凡人善举显真情 爱心凝聚战“疫”情
——记上海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机构爱心窗口的暖心故事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2020年的初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机构第一时间开通捐赠通道,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助力抗疫。众多爱心人士来到长宁区代表机构“凡人善举”窗口,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短短的2个多月间,爱心窗口已收到945人次捐款共计150.32万元。其间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暖心的动人故事,犹如一股股暖流,吹散了疫情的阴霾,带来了无限的感动和力量。
困难群体显真情
吴龙根居住在天山街道,他与妻子早年失独,又身患重症。多年来他们靠经营书报摊积攒下来10万元,抗疫期间,他专程去银行排队四小时,取出了这10万元现金,在街道同志的陪同下来到长宁区代表机构,全部捐赠用于抗击疫情。长宁区代表机构会长陈建兴接受了他的捐赠,并向吴龙根同志颁发了证书,感谢他的大爱无私。
家住长宁区中山西路800弄的居民李培仪,疫情期间特致电长宁区代表机构,说自己是一个重残人员,想为武汉抗击疫情捐款2000元。长宁区代表机构业务主管王建萍得知此他的情况后,便上门去接受捐款。当她看到躺在床上的李培仪并得知他是无业低保人员,便与他协商,既要献爱心,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后李培仪捐赠了200元,工作人员向他颁发了捐赠证书。
心系祖国献爱心
感人的故事不胜枚举,许多爱心人士不在国内仍心系祖国,嘱托国内的亲人朋友代为捐赠。
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金牌获得者、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特别贡献奖、在英国留学的徐莉佳得知武汉疫情后,委托其母徐云英向长宁区代表机构捐款10万元,用于抗击疫情。
新华街道一名海外学子曾一依,疫情期间恰逢18岁生日,她时刻牵挂着祖国,毅然将攒下的1万元生日款捐赠出来,专门用于新华居民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仙霞街道澳籍华人杨蓉芳老人已90岁高龄,已身居家中多年。自疫情暴发以来,老人一直通过新闻等各种渠道关心抗击疫情的情势,看到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疫情防控有效抑制了疫情的蔓延,感到非常欣慰,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2万元,捐助国家疫情防控。老人表示,看到在党中央领导下的全国各界纷纷参与到抗疫防疫工作倍受鼓舞,对奋斗一线、日夜工作的防疫人员也十分敬佩,自己也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出一份力。
许多爱心居民不仅自己捐款,还发动自己的亲人、朋友一起奉献爱心,家住茅台路460弄的杨沧廷老先生在自己向长宁区代表机构捐款1000元用于抗击疫情之后,又动员他的孙女捐赠1000元,由于他腿脚不便,特地骑了代步车来捐款。
爱心群众齐参与
上海市“慈善之星”、105高寿的顾振乐是疫期间捐款年龄最长的捐款人,他为此次抗疫捐款1万元;新泾镇程桥居委会干部带着她的母亲和3岁多的女儿一起来到区慈善基金会。她的母亲陈佳茜捐款500元,女儿王诺轩捐出了压岁钱200元,她是来爱心窗口捐款中年龄最小的捐款人……
像这样温暖的故事,长宁区代表机构“凡人善举”窗口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爱心人士,从点点滴滴之处,为祖国的疫情阻击战奉献着力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