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吴前进:不断谱写新时代三秦慈善新篇章
2020-02-03 10:56:22    慈善公益报

 团结奋进 开拓创新

不断谱写新时代三秦慈善新篇章

□  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  吴前进

 

      慈善公益报 陕西省慈善协会第五届五次理事会选举我担任会长,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一直从事行政工作,先后在基层、县市、省人大工作过,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能够投身慈善行列,与大家共襄善举,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扶危济困的善事,非常有意义,也深感欣慰和荣幸。

      德高望重的终身名誉会长徐山林是陕西省慈善协会的创立者,也是陕西现代慈善事业的奠基人。徐会长在任15年间,制定了实际管用、有利于协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建立了遍及全省的慈善工作网络,以“南桥北水、两扶三助”项目为抓手募集款物实施帮扶,带领省慈善协会从零起步,规模从小到大,影响由弱到强,开创了辉煌业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省慈善事业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制度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物质基础。刘维隆会长接任以后,带领协会班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着力在提高“三个生产力”上下功夫出实招,在募集方式、项目品牌、文化宣传、志愿服务、慈善实业、自身建设、对外合作、网络金融等方面大胆创新,取得了新的突破。协会组织体系日益规范,全省各地慈善会已达117家,省慈善协会团体会员单位达到251个,已拓展到省内所有市县区。慈善理念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项目体系日趋完善,慈善募捐持续增长,各项慈善工作全面发展。23年间省慈善协会所募集的款物达50.1亿元,资金款项达21.6 亿元,受助对象超千万人次。协会今天收获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靠的是徐山林、刘维隆两任会长的正确领导,靠的是陈再生、陆栋两位名誉会长的持续支持,靠的是协会理事会、协会班子和协会机关全体同志的团结协作、忘我付出,更离不开全省各市县慈善协会同仁、相关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广大志愿者的鼎力相助,对于两位老会长和所有领导、同志们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卓越贡献,我在此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深深的谢意!

      今天大家把凝聚着两位老会长和众多老领导以及慈善同仁心血和希望的光荣事业交到我的手上,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自觉才疏德浅、能力有限,唯有心怀敬畏、以勤补拙、加倍努力、奋发作为,接续好、传承好、发展好陕西慈善事业,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在两任老会长的接力领导下,依靠协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协会不仅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家底,更找到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慈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大爱情怀、务实双创、清正严明、团结奋进”的陕西慈善精神。这些弥足珍贵的财富,是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发扬光大。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既定方针,集中精力抓好推进、抓好落实、与时俱进、接续发展。我就有关重点工作强调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提高站位,坚定自信,扎实推动我省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指出:“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慈善法》和我省《实施办法》对于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证慈善组织、捐献人、志愿者、受益人等的合法权益,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明确规范,对我们争取政府支持、搞好慈善宣传、开展慈善项目、壮大慈善队伍、扩大群众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事业在城乡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和法律保障,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要看到这些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强战胜困难、做好工作的自信,推动我省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引导更多的人为慈善助力。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慈善文化普及还不够深入。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帮助仍然有困难的人,需要慈善组织作为纽带和桥梁,需要在全社会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树立慈善意识、参与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及公众形象,而且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福利与和谐,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得到更好地弘扬,切实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慈善事业、慈善文化题中应有之意,这是我们今后创新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慈善法》和我省《实施办法》规定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激励优惠条款,比如税费减免,项目补贴,土地划拨,政策扶持,水电气热优惠,资源信息共享,政府设立慈善奖,受表彰人员和优秀志愿者优先接受救助、优先招收录用等。我们要用好这些规定,争取各方面支持。积极推荐慈善爱心人士,树立先进典型,让作出重大贡献的行善者和慈善工作者获得更多的肯定和褒扬、享有更好的声誉和形象,形成更强的正向激励。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扩大影响,打造品牌宣传模式,造成更大的宣传声势和社会影响。加强与社会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的合作,让更多的民众和组织了解慈善,参与慈善。要进一步加大慈善理论和慈善文化研究、宣传和普及,把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为善至乐、积善成福的中华传统美德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的现代慈善理念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公民和团体加入到慈善队伍中来。

      三、拓展募捐领域,创新募捐方式,多渠道、多方面开发慈善资源。募捐是慈善工作的核心。要扩展合作领域,从国企、民企到外企,从省内、国内到国外,从政府、企业到社会组织,从当地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寻求各种捐助。积极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和中华慈善总会支持。要创新募捐形式,从线下到网上,发展“互联网+慈善”的慈善新业态,加大网络慈善工作力度。要创新捐赠方式,探索开展“一次认捐分年支付”、股权捐赠、慈善信托等募捐方式,引导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慈善。

      四、突出重点,抓好慈善项目和实业,增强慈善社会公信力。慈善意愿要落到实处,项目实施是关键,我们要精心选好、做实每一个项目,使其见到实效。要突出重点,选择党政关注、社会关切、群众期盼的领域开展慈善救助项目,要聚焦弱势群体,突出重点人群,精准帮扶对象,把资金和工作力量用在关键处,为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大节日送温暖活动,使其成为永久的亮点和品牌。要持续推进慈善实业项目,增强慈善组织自身造血能力。扶危济困既要给钱给物,也要人文关怀,要发挥全省50万志愿者作用,把慈心善举送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个人。慈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一定要心存敬畏,虔诚对待,用好善款、办好善事。要有严格的制度、透明的操作、良好的信誉,不断增强社会公信力。

      五、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无私奉献、奋发有为的慈善工作队伍。从事慈善工作的很多人都是从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慈善组织是社会组织,不同于行政机关,没有公权力可用,需要我们转变角色、放下身段,发扬坚韧不拔的“四千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力争精神,涵养为了需要帮助的人宁愿受委屈、看冷脸的博大胸怀,把困难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大乐趣。要进一步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治理制度和议事决策机制;严把员工入口关,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激发工作热情和活力。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信息公开、操作透明、廉洁自律 ,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公信型、效能型的慈善组织。

      慈善事业是扶危济困的德政善举,是一项崇高神圣的事业,也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事业。在人生旅途中,有幸做一名慈善工作者,参与这项伟大事业,是我们的荣幸。希望全省慈善工作者和各界爱心人士,心存大爱情怀,情系人民群众,焕发激情、鼓起干劲、戮力同心、携手共进,用仁心之光温暖千家万户,让大爱之花开遍三秦大地,为陕西慈善事业更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节选自陕西省慈善协会五届五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