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谋发展 阳光慈善聚人心
——浙江舟山普陀区慈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过去五年来,浙江舟山普陀慈善组织共募集慈善资金5033.76万元,共有1784家次单位、55180人次参与了慈善捐款活动;支出慈善救助金4345.92万元,资助公益机构181家,救助困难群众19800多人次……这些数据的背后所承载的热忱与爱心,温暖了普陀五年间的寒暑交替、四季轮转。
创新拓展募捐渠道
这五年,区慈善总会多渠道、多形式向社会募集善款,其中定向捐赠为部分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带来一场及时雨。
2016年6月,六横双屿港幼儿园甫一落成,就收到了来自浙江和润集团的定向教育捐款1088万元。双屿港幼儿园面向峧头社区、五星社区、龙山社区和佛渡社区适龄幼儿,同时对六横大型企业员工子女开放,对当时学前教育办学规模已达饱和的峧头片区来说意义重大。和润集团董事长虞松波是六横涨起港人。他说,反哺家乡,尤其是家乡的教育事业,他甘之如饴。
针对普陀重点企业,区慈善总会还开设了设立企业留本冠名基金、重点企业上门劝募等捐赠途径,浙江恒尊集团是其中的“老面孔”。集团设立了100万元为期5年的留本冠名基金,每年5%的增值部分定向用于助学、助困等慈善救助项目,累计捐赠增值金85万元;此外,集团每年捐赠50万元,已持续3年。
普陀企业回馈社会不遗余力,“散户”们也当仁不让。“慈善一日捐”活动依然是大多数市民献爱心的首选,5年里,活动累计募集慈善资金1563万元,共有1640家次单位、51062人次参与其中。
筹建基层慈善组织募集、为特定对象开展网上募捐、慈善资金安全增值……区慈善总会通过广泛联络各界爱心人士,不断创新资金募集方式,拓展募集渠道,实现了慈善资金的稳步增长。
扩大类别精准救助
在慈善救助中,区慈善总会积极探索和创新慈善救助的实现形式,不断扩大慈善救助覆盖面,推出了助学、助医、助残、助老、助困、救灾等六大类近20个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普陀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之一的展茅林地鸡专业合作社,已有82户困难家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依托基地提供的免费鸡苗、饲料、场地等资源,学习科学规范的林地鸡养殖技术,以自身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近年来,区慈善总会分别在登步、桃花、白沙和展茅建立了四个“造血型”扶贫基地。其中,展茅林地鸡养殖基地被省慈善总会评定为一级扶贫基地。省、市、区慈善总会共安排了180万元慈善资金,资助499户(次)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帮助他们通过创业逐步摆脱贫困。
重大疾病是普通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针对尿毒症发病率较高、治疗费用高昂的情况,区慈善总会发布《舟山市普陀区慈善总会贫困群体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医疗费救助办法(试行)》,专项救助贫困群体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每人每年可获最高15000元的医疗救助金。5年来,区慈善总会累计支出慈善助医金1377.35万元,为4582人次解了燃眉之急。
完善组织阳光慈善
2016年9月,《舟山市普陀区慈善总会分级救助工作实施办法》开始实施,提出要实现区慈善总会、镇街道(单位)慈善分会、社区(村)慈善工作站三级联动,使慈善救助与社会救助相衔接,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
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普陀积极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慈善工作站,逐步形成了以区慈善总会为龙头,覆盖全社会的大慈善格局。截至2018年5月底,全区有52个社区建立了慈善工作站,占社区总数的55%。
不断完善的慈善组织网络,不仅提高了普陀慈善组织的募集善款能力、扩大了救助范围,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慈善氛围,引导更多市民加入到慈善工作中来,监督慈善资金运作,促使普陀、镇(街道)和社区三级慈善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普陀慈善总会以《慈善法》等相关法规为依据,结合普陀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慈善资金募集、使用、管理办法》和《慈善救助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各项慈善工作始终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同时,区慈善总会通过媒体、网站等渠道及时披露募捐救助信息,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和社会的监督,让慈善在阳光下运行,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励 佳)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