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村规民约“约”出美好新生活
2020-08-31 10:27:50    慈善公益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村规民约“约”出美好新生活

——贵州省福泉市陆坪镇洞铁村群众当家作主脱贫奔小康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山顶绿荫覆盖,山间果树缠绕,树下鸡鸭嬉戏……8月的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陆坪镇洞铁村,到处一派风光旖旎的田园风光。“过去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垃圾,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有了村规民约后,大家上下一条心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洞铁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树稳介绍说。

  洞铁村曾经是省级一类贫困村,2015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6户1586人,贫困发生率30.96%,是一个山清水秀却边远贫困的地方。近年来,面对脱贫攻坚中以“心中无望头、脑中不思富、致富无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精神贫困,福泉市陆坪镇洞铁村在市政协的帮扶指导下,探索实践出了以群众为中心,群众当家作主脱贫奔小康的新时代农村群众工作“123”工作法,目的就是通过村民自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调动并发挥好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

  所谓的“123”工作法,即一个目标,通过协商方式支持帮助村民自治,实现当家做主,达到农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标;依靠两个力量,通过发挥村“两委”和村民的主体作用来推动村民自治;三个机制,包括协商民主“三议”机制、工作推进公开透明和红黑榜奖惩机制、资源力量动员整合机制。

  为合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洞铁落地生根,共建“宜居洞铁”,2018年洞铁村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洞铁村村民自治章程》,经全体村民反复讨论通过,制定了《村规民约》。洞铁村村规民约涵盖遵纪守法、家庭婚姻、邻里关系、村风民俗、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生态保护、环境卫生、村务公开、扫黑除恶、移风易俗、规范酒席操办等多个方面,与每一位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村规民约的制定实施,改变了村民的陋习,激发了村民爱村、护村的积极性。“这几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大家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和谐相处,村里环境整洁,经济发展,大家逐渐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大道,感到踏实幸福。”村民马贵荣说。

  “勤劳善良,团结邻里,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人诚实,不做坏事”“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做正直的人,干正直的事”……在陆坪镇洞铁村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引人瞩目:每户村民家的大门口,均贴有一个家训牌,且每家家训互不雷同。

  “各家的家训选取主人推崇的持家理念及该户的特点,自己写好上报村里,由村委会审核后统一制作张贴。”洞铁村党支部书记李家春介绍,家训是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拓展形成的。虽然每户家训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通过村规民约和家训的约束,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卫生整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在村规民约的助力下,群众干劲提上来了,村里经济发展自然也慢慢变好。目前,洞铁村共发展烤烟、辣椒、太子参等经济作物5000余亩,完成2400头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万余元。“以前争当贫困户,要国家救济,如今主动脱贫。”李家春说,2019年洞铁村已经全部脱贫。今天的洞铁村,已经逐步实现了“村庄美起来、邻里亲起来、腰包鼓起来、新风树起来、群众笑起来”的美丽蝶变。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