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90后”班子振兴乡村
2020-08-17 00:47:12    慈善公益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90后”两委班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白雪 通讯员 刘志尚 李霞)漫步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爱湖村,目之所及,荷花、游船、垂柳……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爱湖村,曾经沉寂于微山县昭阳街道的最南端。“一条小船八尺长,祖孙三代住一舱”是曾经的写照。回想起那时的日子,村民尼友连感慨万千:“我们一家在船上住了20多年,随水漂泊。夏天潮湿冬天冷,根本不是人过的日子!”

  蝶变始于2018年,这一年,爱湖村迎来了一支年轻的村“两委”班子,带头人是“90后”靳灿,这个土生土长的微山人,上任伊始就更新理念,全力做好“乡村振兴”的文章,带领村民奔小康。

  “爱湖村是上岸村,680户村民,原来均为湖中流动渔民。村子三面环水,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天赋,必须开发利用起来。”靳灿说。

  首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收回150多户私占的村集体鱼塘。靳灿发动党员带头,仅用3天时间,18名党员全部签订了鱼塘发包合同,缴纳了承包费。之后,采取“两委”包保的形式,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政策。最终,近3000亩鱼塘终于又回到了村集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8万元。

  集体富了,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又成了一道重大“课题”。村里拿出300多万元建设了覆盖全村的污水处理厂,铺设管道4800多米,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达50吨。街道请来中国美院的专家团队设计规划图,发给村民征求意见。听从大多数村民的建议,街道在每户门前种果树,建车位。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靳灿如是说,自2019年开始,爱湖村实施“村规民约”,给工地上了“金箍”——“房屋施工以前,村民要到村‘两委’备案,签订承诺书,缴纳押金。新房建好后验收评估,合格返还押金。”

  依托良好环境,爱湖村发展富民的好产业。《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村里成立合作社,引入企业开发秀荷小镇项目,每年增收30余万元。依托合作社成立的爱尚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企业合作投资开发精品民宿、特色餐饮、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不仅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000元,还能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昭阳街道通过对当地传统技艺的深度挖掘,注册了“渔娘面蒸”“传家渔鼓”和“渔人轻舟”三类文创品牌,将荷叶茶、芡实、菱米等也搬上了互联网。2019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9万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