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乡村振兴合伙人带领村民奔向致富路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 通讯员 刘志尚 曹绿萌)为破解乡村缺致富能人的瓶颈,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微山岛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始终把人才开发放在重要位置,立足区域优势,倾情帮扶、筑巢引凤,招来“乡村振兴合伙人”,有效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带领村民奔向致富路。
挨家挨户访民意
“服务队到村以后,路加宽了,项目有了,班子的干劲更足了,老百姓也更有盼头了。”说起小官村一年来的变化,村“两委”成员殷延芳满脸笑意。
小官村位于微山岛镇北部,共有420户1320人,其中党员30人,村“两委”成员5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旅游和外出务工。2018年村集体总收入0.23万元,是集体经济薄弱村。
2019年夏天,微山岛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李振万和帮扶小官村的队员胡友良、崔健像往常一样在小官村入户走访。知道邻村大官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突破20万元大关后,这巨大的反差给干劲十足的队员们浇了一盆冷水。有着30年乡镇工作经验的队长李振万笑着对队员们说:“我们来不就是为了减少差距的吗?村集体经济都达标了,那党组织让我们来干啥?有差距不可怕!找到症结是关键。”
通过多次村情会诊和摸排情况,服务队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村里致富能手多的优势,深入发掘有回乡创业意愿的人才,用服务队的政策、资金优势为杠杆,积极发挥人才振兴带来的红利。
招来“乡村振兴合伙人”
“我刚来,领导们就来走访了,快请坐。”刘裕本看到服务队员,热情地说道。“刘总,这里没有领导,只有服务员,我们就是你的回乡创业服务员。”大家有说有笑,气氛融洽。刘裕本是小官村村民,在外创业致富后,把家安在了外地,不常回村。每次他前脚一回来,服务队员总是后脚就赶到。
其实刘裕本一直有回乡创业的想法,但对本地的营商环境一直没信心,所以一直“按兵不动”。了解这一情况后,队长李振万联合镇党委政府召开座谈会,向刘裕本承诺,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会协调县相关职能部门,为回乡创业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多次交流,刘裕本看到了服务队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感受到满满的诚意,最终决定在小官村开发“花港渔村”项目,涉及酒店民宿、民俗展馆、水街等,总投资800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投入使用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5万元。
用心为村民谋福利
“项目建成后,咱们村集体就有收入了,可以为村里老少爷们干更多事情,并且在开发项目过程中和项目运营时,优先招聘本村村民,这样很多人就不用外出务工,钱不少赚还能顾家,多好的事!”“那要是这么好,我们肯定支持啊!”
这是项目开工前,服务队员崔健在小官村做群众工作时的情形。《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花港渔村”项目需要征用村集体石塘地,很多村民在废弃石塘地种上了树木,部分人由于对项目缺乏了解不支持收回该地。对此服务队员胡友良和崔健积极靠上,向群众进行解释,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经过服务队和村全体党员的努力,项目于2019年11月底正式启动,从立项算起仅用时一个半月。
在疫情期间,项目工期被打乱,为尽快推进项目复工,队长李振万多次在疫情期间到项目现场开展调研督导,了解到挖机数量少导致复工慢,李振万多方协调,争取来了两台挖掘机。3月1日,花港渔村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刘裕本感慨地说:“你们服务队,确实是真真正正搞服务,带着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小官村有你们何愁发展不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