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四川决胜全面小康
2020-07-26 23:56:52    慈善公益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四川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掠影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编者按: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在精准施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脱贫方法,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取得了显著效果,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四川省贫困县从2013年底的88个减少到7个,贫困村从11501个减少到300个,贫困人口从625万减少到20.3万,藏区贫困县实现整体摘帽,绝对贫困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本期笑脸故事,《慈善公益报》记者将走进四川乡村,去听一听那些令人振奋的脱贫奔小康故事。

  邓通村:

  创业一人 带动一片

  盛夏时节,水稻随风摇曳,绿意如画,行走在乡间小道上,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什邡市马祖镇邓通村的烟叶和蔬菜种植基地,农户们则正在田间忙着覆膜,准备进行豆角种植。

  据邓通村党支部书记李大坤介绍,在2018年,该村还有73户147名贫困户,大多数人年岁已高,外出务工基本不可能。“建设雪茄烟基地就是一个机会。”李大坤说,自基地自建立以来,农忙时节每天能解决80余名农户务工,其中,近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里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每人每年可以增加10000元至20000元的收入。

  创业一人、带动一片。在邓通村,通过这种“乘法”倍增效应,促进了村里就业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而“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全面小康目标,也在村里取得了好成效,开始向周边纵深推进。

  沐川县:

  东西协作助力“甜蜜产业”

  沐川县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角,这里山高林茂,风光旖旎,有蔚为壮观的日出云海风光。境内8000多亩高山林海,让村民们背靠“绿水青山”,大力发展蜜蜂养殖。

  尽管当地蜜蜂养殖的历史比较早,但因蜂种老化、技术落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因素原因,蜂产业发展低、小、散现象比较突出。

  这种情况在2018年开始改变。据了解,自2018年,沐川县和浙江省江山市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沐川县蜜蜂养殖规模和效益,江山市发挥全国最大的蜂产品原料集散地和蜂产品生产基地优势,在沐川县连续二年投入366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实施甜蜜奔小康一期、二期项目,帮助全县13个乡镇提升蜜蜂养殖3000多万只,新增贫困户养殖2244户。今年还将继续投资10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实施甜蜜奔小康三期项目,新增蜜蜂养殖500多万只,继续推动结对帮扶养殖进一步扩面提质。

  援沐川养蜂专家尹平介绍,全县有2244户贫困户通过养殖蜜蜂这个“甜蜜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全县蜜蜂产业也朝着规模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

  金山村:

  “职业村支书”带领村民走出致富路

  金山村是遂宁市大英县的省级贫困村,全村现有983户32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63户378人,贫困发生率17.2%。该村“职业村支书”彭俊松刚一上任,便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上。

  “不能只说帮群众脱贫,村集体自己也得脱贫。村集体自己都不富裕,怎么让群众信服跟着村两委去致富?”2018年底,彭俊松在村里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路子,开始倡导村民养殖乌骨鸡。

  经过不断的摸索,今年年初,村里饲养的第一批500多只乌骨鸡正式上市。为了打开销路,彭俊松在网络社交平台注册名为“金山村大掌柜”的账号,主动出镜当起了网络主播。

  除乌骨鸡之外,彭俊松还和村民们在村中建成了“沃柑——乌骨鸡循环种养殖基地”“金竹鲜”村级电商品牌,抖音、淘宝店铺“金山村大掌柜”、中药材种植基地、鱼蛙共养基地等。通过打造村级品牌电商销售特色农副产品,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3万余元增长至2020年的12万余元,村民人均增收1700余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