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陇南市礼县雷坝镇学区“推普脱贫实验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新建的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了村里人最爱去的地方。
政策好了、口袋鼓了、环境美了、生活也丰富了,这是蒲陈村贫困户的亲身体会。这些变化,与一所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所大学就是远在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
驻村当驻家
3年前,西北师大教师萧勇被选派前往礼县雷坝镇蒲陈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蒲陈村地处秦巴山区,185户村民靠天吃饭。除种地、务工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人均收入不足2800元,属于典型的贫困村。带着扶贫的任务,萧勇开始了自己的“蒲陈人”生活。通过萧勇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村里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土路硬化了,一切都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如今,西北师大的另一位教师李喜平接过萧勇手中的扶贫“接力棒”,仍旧驻守在蒲陈村。
李喜平帮助村支书蒲旭东创办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的股份制合作社,带领贫困户以土地、山林、草地、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搞蔬菜大棚。如今,合作社已吸收贫困户20多户,完成了20个蔬菜大棚的试点工作。随后,村里200个蔬菜大棚的规模种植全面推开,村里还推平整治200亩河滩荒地种植经济林。
在扶贫干部和村民的努力下,蒲陈村一所闲置小学被改造为村幼儿园。在2019年的开学季,村里的孩子不出村就能上幼儿园了。
像萧勇、李喜平一样,全校已有近300名帮扶责任人帮扶礼县6个贫困村4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治贫先治教
“治贫先治教”,在扶贫的路上,西北师大这所百年老校用真心、办实事,发挥师范教育优势,在教育帮扶上下功夫。近年来,西北师大通过选派优秀大学生顶岗支教,置换礼县教师来西北师大附小、二附中参加对口帮扶培训,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赴贫困村镇开展专题讲座、公开示范课、现场培训等,提升贫困地区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今年11月12日,礼县雷坝镇初级中学教师苏艳花、蒲越等6人走进西北师大二附中学习,这是第六批对口培训帮扶村镇的教师接受培训。据统计,在西北师大附小、二附中对口培训帮扶村镇教师已有52人。
西北师大发挥教师摇篮的作用,积极联系礼县教育局和帮扶村所在乡村中小学制定了教育精准扶贫3年帮扶计划,并为6个帮扶村派出顶岗支教大学生7批55人,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当地的学校。每年中考、高考之前,西北师大都会派出二附中和小学的骨干教师赴礼县进行考前集中辅导,得到了当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西北师大通过教育扶贫的方式,为缩小城乡教育鸿沟贡献着力量,在送“智”下乡的同时,为贫困地区农民树立起脱贫的“志气”。(李欣瑶 )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