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州的红旗渠,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世人所熟知;今天,我们走进这里,触摸这里的山山水水时,竟然发现了更“鲜红”的颜色!这里,有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胜利完成林南战役、横扫了日伪据点的前线指挥部旧址;这里,能找到打破日军经济封锁、开辟地下交通线、传递重要情报的豫北办事处……林州,是神奇的土地,是红色文化的灵魂圣地。
7月,有党的生日;7月,同学们开始暑假;今年河南工业大学倡导让更多世人了解红旗渠精神,开展了“重走革命根据地 林州红色文化公益行”和“纪念共产党成立95周年——走进林县抗日根据地”双重考察团活动,引领大学生们一起走进太行山脉,用脚步去感知那份“红旗高举、水到渠成”的劈山导河之气魄。
林州 红色根据地公益行
据悉,红旗渠与红色基因一脉相承。20世纪三四十年代,林县人民积极支援抗战,20世纪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削平了1200多座山头,架设150多座渡槽,开凿200多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万2千多座,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林州市任村镇,这里是红旗渠主干渠所在地,也是八路军总部豫北办事处旧址和八路军129师前线指挥部旧址等革命遗迹所在地。跟随考察团,《人民周刊》记者与您一起了解红色红旗渠的另一段传奇。据当地百姓介绍,当时八路军在林县(现为林州市)这里有着频繁的活动,留下了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而今时隔近80年,这些的红色遗迹基本得到了很好保护,当地人民见到革命物品,依旧充满热忱。
《开国大典》老报纸引起大家围观
林州的文武状元府、林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豫北办事处、晋冀豫边区银行、林北县红色纪念馆等遗迹,都是当地村民自发地保护起来的。任村镇任村村民张伏生,为了找寻保存林州抗战历史,20多年来风餐露宿、走街串巷从民间抢救珍贵文物和史料,并在自家房屋里建立了免费对外开放的“林北县抗日纪念馆”。
“我们希望这些红色遗迹像红旗渠一样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关注,对它们加以保护。”村民秦国庆、秦万昌、秦万庆兄弟三人联合建了纪念馆,并自费收集相关抗战文物来保存这段记忆,他们发出这样的呼吁。
“不管是游览红旗渠工程,还是踏寻抗战革命遗迹,人们会发现这两者是互相交融的。红旗渠流经的许多地方也恰好是当年林县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此次考察之行主要发起者、河南工业大学学生秦晨凯告诉记者。
河南工业大学设立实践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林州市的革命遗址、遗迹有110处之多,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仅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这些遗迹承载了历史,把中国共产党和林州人民为民族解放、独立、不屈不挠而历史记录了下来。这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阵地,河南工业大学今天就正式把这里作为了大学生实践基地!
“我14岁就参加修建红旗渠,今年我71岁了,匆匆忙忙就是近60年的岁月。红旗渠的水依然在流淌,红旗渠的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血液。这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见证者人类的真善美!为此我办了一本杂志叫做红旗渠,我要讲述这些美好的人和事……”亲历修渠,一生都在投入红旗渠事业的《红旗渠》杂志社执行主编郝顺才开心又深情的说。
一天的行程,处处可见“红色热情”,这里的农民不一般,他们珍惜历史和传承,红旗渠的精神融入了他们的身躯;红旗渠的山路,在脚下蔓延;发展中的林州,又今非昔比,这或许就是红旗渠精神的蔓延吧!
重走林州公益行,发现了更“鲜红”的颜色。(魏静磊 高攀 武莞青)
责任编辑:bj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