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事业单位改革至下半场 公益类800万人转轨最难
2015-12-06 11:14:12    经济观察报

  而在养老保险缴费方面,实施并轨改革后,要求事业单位人员所在单位缴纳20%的基本养老金和8%的职业年金,个人缴纳8%的基本养老金和4%的职业年金,这方面与公务员也是基本一致的。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养老保险两项制度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负担明显加大。以养老保险为例,机关事业单位提前缴纳的20%基本养老金、8%职业年金,大部分来自财政,由于事业单位人员数量较大,相应的财政负担也就更大。

 

  前述接近人社部专家研究发现,在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之前,全国事业单位经费大约有60%是来自财政全额拨款、20%是来自财政差额拨款,综合起来,每年国家对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到整个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实施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养老保险并轨两项改革之后,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预计对事业单位的支出还会节节攀升。

 

  下半场

 

  在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中,官方设定的期限是2020年。但大多数社保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下一步需要解决的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问题。前述接近人社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这方面虽然涉及的单位数量不大,人数相应较少,但由于在改革过程中,转制单位需要经历的程序很多。

 

  比如,要按规定进行单位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还要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保关系。

 

  因此,为了实现平稳转制过度,有关方面给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过渡期限较长,一般为5年。在5年的过渡期内,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转企”单位,还给予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还会继续拨付。

 

  实际上,在“转企改制”过程中,涉及利益变动的主要是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也即新一轮改革中所说的“中人”,对于这部分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能确保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多位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在除了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对原来事业单位的一些编外人员如何安排也是一个问题。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许多事业单位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编外人员。预计在此次相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社保改革中,人社部、中编办等方面预计将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解决编外人员面临的多种问题。

 

  另外,医院、高校等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如何筹资、绩效如何考核,也是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暴露出的矛盾。上述接近人社部专家表示,目前为止,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出较为合适的政策措施。

 

  养老保险缴费的筹资无疑会带来资金压力。由于一些公立医院、高校等为职员缴纳的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并不是来自财政,而是由单位“自筹”,加之近年来,政府切断了公立医院“以药补医”,对医疗卫生投资比例也大幅降低,因此实施养老保险并轨后,会给这部分公立医院、高校的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而在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面,2006年和2009年,人社部已经先后两次出台过相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合理的考核标准并没有完全划定。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