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一个人的学校——沅陵火场乡上寨村小学
2015-11-24 14:00:41    怀化新闻网

   电影《一个人的学校》去年在沅陵二酉山下开机,剧本是个想像出来的美好故事。然而,今年11月20日,记者去沅陵火场乡上寨村采访,在这个与张家界背靠背的大山里,发现一所真实版的一个人学校。

  
  上山,下山,过溪,再上山,上寨村小学就到了。
  
  学校是上世纪80年代由老木房改建的旧砖房,两层,一楼空着,二楼一间用作教室,另一间是老师办公室。
  
  楼下有块两亩地的空坪,是孩子们平时玩耍的天堂。水泥乒乓球台坍塌半边,上面铺了青苔。坪场一头有个木头篮球架,铁圈锈迹斑斑。
  
  四周长满杂草,中间一条泥泞上学小路通向山下。
  
  教室不到50平米,4排,两个年级,18个学生。一扇门,一扇窗。墙面多处露出断砖头,房顶木板留下被漏雨浸泡后的黄斑。
  
  李林刚是这所学校里唯一一位老师,已年满60岁,去年办了退休手续,可他坚持给乡领导请求:“不要一分钱待遇,让我再教最后一年!”
  
  眼前的他,精精瘦瘦,鼻梁上挂一副老花镜,说话间,不时用手扶正。
  
  “从1973年工作那天起,一直守在上寨、下寨两个村小,教了整整43年,送出一拨穷娃,也教出一群教师!”老李说这番话时,辛酸中透着自豪。
  
  上寨、下寨两村距乡集镇18公里,来回上山下山。前些年撤并村小,政府考虑这里太远,孩子年纪太小,到镇里读寄宿,不会照料生活,还加重负担,于是把这两所学校保留下来。
  
  “我也想调到乡集镇上去,教书、养老两方便!这里条件艰苦,不是本地人,莫说教书,生活都成问题,谁愿意进山来教?我是本村人,只有我留下来最合适!”老李说了大实话。
  
  这些年,他一边种3亩稻田,一边教书,每天带上午饭,从4里外的家里走路来学校,白天上5节课,课间在隔壁一间小房里批改作业,晚上回去忙农活。
  
  李林刚承认自己年纪大了,嗓音不行,音乐课没开,但美术、体育课照上不缺,他指着操场一块踩得坑坑洼洼的地方说,那是带领孩子们每天练操落下的“杰作”。
  
  学校没旗杆,孩子们升不了国旗。也没广播,听不到音乐,除了吵闹声,就是读书声。老李办公柜子摆放一堆早年捐赠的旧图书,孩子们重复翻看了几百遍。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