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10岁的低保残疾少年全珂磊终于圆了他的“围棋梦”,独自照顾儿子的母亲陈春英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啜泣起来,“儿子现在不仅上了围棋班,连成绩不太好的英语也专门有老师帮他补习了!非常感谢昌硕街道的圆梦工作室!”
全珂磊在26个月大时因为意外失去一条腿,因为成长发育,脚骨的生长要面对每年两次不打麻药的锯骨,甚至连医生都不忍。手术还要一直持续到他发育结束。父亲因此而嫌弃他,不愿回家。在与圆梦工作室的联系过程中,全珂磊曾偷偷告诉工作人员,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围棋梦”,但是因为担心母亲经济困难一直没提出来,现在他终于可以圆梦了。
在安吉昌硕街道,“小城大爱”圆梦工作室织就了一张“暖心”的网。自从2014年9月注册成立后,街道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搜集其管辖范围内困难人员的相关信息,对需要助力的“梦想”进行审查登记,并分别建立了圆梦人、助梦人和梦想成真档案。
育新培智学校校长戴海香的梦想是让全校所有残障学生的午餐能吃上红烧肉,“虽然享受两免一补,但伙食情况一直不太令人满意,很多时候孩子们都没有荤菜吃。”
圆梦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走访了学校,确定情况属实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争取到杭州一对爱心人士——戴玲花夫妇的帮助。在爱心士的帮助下,全校孩子们每年都有了10万元的午餐补贴。“能看到孩子们吃上有营养的午餐,我比他们还开心,感谢圆梦工作室,感谢爱心‘助梦人’!”学生伙食得以改善后,校长戴海香喜极而泣。
“小城大爱”圆梦工作室以帮困、扶弱、助学和助创四个“圆梦”板块,发挥街道信息平台畅通的优势,建立完备的帮扶体系。一年多来,圆梦工作室已审核建档圆梦信息596个,成功圆梦451个,开展各类圆梦活动146场次。
残疾人周兆良梦想“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不久后就得到了九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响应,为街道内11位残疾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下岗职工徐敏华“希望有一个旅行箱可以送给儿子”的心愿,很快就得到了“助梦人”俞秋红提供了帮助;租住在穆王城的外来务工家庭,希望患重度脑瘫儿王立寒能得到特殊教育,没多久,育新培智学校校长戴海香就上门送教……
随着“圆梦人”、“助梦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圆梦工作室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创立之初,工作室仅有17名工作人员,而且全是社区干部以自愿形势参与的。现在,圆梦工作室已经和当地多个志愿者组织建立的长效合作机制,累计参与志愿者达2850人次。
昌硕街道常务副主任叶燕是圆梦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她认为街道具有社会公益组织所不具备的平台优势,通过“圆梦工作室”可以让弱势群体和“助梦人”接上头,“做慈善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每一方都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就是慈善!”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