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要提升 辽阳市养老服务中心养老工作上台阶
本报讯(特约记者洪永昌 通讯员孙玉玲)辽宁省辽阳市养老服务中心,是辽阳市民政局系统的一所公益养老机构。成立于1989年,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9200平方米,集中供养着“三无”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近200 人,现有管理工作人员50 人。该中心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市辖弓长岭区,依山而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多年来,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亲情、微笑、特护服务”,将“七抓”贯穿工作始终。该中心被省民政厅评为二级国办养老服务机构,获得市级“敬老文明号”及市民政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普遍提高,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只有物质生活方面的无忧无虑显然不够,还要在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慰藉疏导等方面为老人提供帮助。因此,“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要提升”就成了中心领导班子的一致想法。他们多方联系,突出重点,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积极引进慈善文化和慈善元素,在养老服务中心搭起了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一场又一场有益活动在这里竞相开展,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们在快乐中舒心养老。
义工志愿者为老人服务不间断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城辽阳慈善事业的一个亮点。虽然市养老服务中心距市区有35公里远,仍然有慈善义工、志愿者前来慰问。经中心领导观察发现,人间重晚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传统节日里,老人不但需要物资上的帮助,更看重的是心灵上的慰藉。因此他们主动协调慈善义工队和志愿者,在时间节点和慰问服务形式上进一步改进。这样,每逢中秋、重阳、新年春节等重大节日,都有义工志愿者前来,亲切为老人服务,有的和老人唠唠家常,整理被褥;有的在老人身边生活陪伴、心理疏导;文艺队员还为老人们表演自己排练的节目,奉上一道精神大餐。
据统计,三年来,已有40 多支慈善义工队1000多人次到中心慰问,演出文艺节目30多场,慰问物资达17万余元。
慈善义诊使老人们体检更方便
由于市养老服务中心远离市区,老人患病一般在中心内的卫生所治疗,病情严重送往大医院,对老人全面体检更是困难。市慈善医院成立后,经常派出医疗小分队为中心的老人们送医送药。今年2月9日,慈善医院领导、专家及医护人员35人,开着体检车到市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进行身体常规检查,有测血压、做心电图、彩超、X 光透视、血糖检测、肺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项目,并回答老人们的健康咨询,向老人提出保健的意见和建议。时值新年春节“两节”期间,医院还为中心及老人送去了价值4万元的面粉、衬衣、袜子等,老人们各个笑逐颜开。
开展慈善救助项目军民深情再现
多年来,辽阳市一直是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军地双方在“双拥”共建中结下了鱼水深情。驻军官兵视古城辽阳为故乡,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抗洪抢险、植树造林、城乡建设处处留下了橄榄绿的身影。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夕,辽阳军分区实施了“善行·驻军关爱养老”慈善救助项目,驻军官兵捐赠10万元善款,资助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旨在帮助老人们改善生活条件,安享晚年。市养老服务中心用这笔善款为老人们购买
了洗衣机、热水器、被褥及衣服等。
心理知识讲座让老人高兴和祈盼
尊老爱老要知老,心理慰藉很重要。市养老服务中心领导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提高老年人的护理水平,9月上旬,他们请来了专业人士义务进行讲座和培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慈善总会一位老领导亲自为全体养员和干部、职工做老年心理学知识讲座。他从目前我国养老事业基本状况、学习研究老年心理学的现实意义、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基本需求及怎样做一个健康快乐老人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护师为全体干部和护理人员做老年人护理知识专业培训。她根据老年人心理特点和护理心理学知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对护理人员的礼仪服饰、职业要求、工作规范及行业标准进行了认真的授课培训。
两位专业人士的讲座和培训,使老人们对健康、快乐过好晚年生活充满了信心;对提高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护理服务技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大家的欢迎。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