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村里的老少爷们儿给了我们全家希望,这份恩情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近日,齐河县祝阿镇红庙村村民张秀明从村党支部书记张学建手中接过40212元的慈善救助金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今年7月,张秀明13岁的女儿张玉欣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20多天的治疗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10多万元外债,面对高额后续治疗费,张秀明一家几乎绝望。
张学建介绍,救助张秀明家的钱是从该村“慈善互助基金”支出的,村民一共捐款30212元。按照政策,县慈善总会又配套1万元。
自2013年以来,齐河县在村级设立慈善工作站,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慈善网络。在实际运行中,工作站并不直接支配救助资金,各项救助权限都集中在县慈善总会。这样一来,资金来源范围窄,救助审批过程长、力度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
今年7月,齐河在全县推广设立村(居)“慈善互助基金”,打造慈善“村级自助”模式,搭建乡村捐赠平台,下放慈善资金的审批权、使用权。各村(居)自主通过集体经济、村民捐款等途径募集善款。作为鼓励,县慈善总会列支专项资金对村(居)所募集的善款进行分段配套。救助资金由村(居)委会提出使用建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后,专项用于临时救助本村(居)困难群众,县慈善总会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根据该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慈善基层组织网络建设的意见》,村(居)筹募善款在3000元及以下的,县慈善总会给予80%的资金配套;若超过3000元,超出部分则按40%给予配套;最高配套金额为1万元。齐河县民政局局长田洪国说:“成立村(居)‘慈善互助基金’,就是要延伸慈善触角,发挥基层群众的慈善力量,在全县形成人帮人、户帮户的慈善氛围。”
与此同时,齐河县还在各慈善分会设立专项临时救助资金,由县慈善总会按照各分会辖区内“慈善月”募捐总额的60%进行列支资金预算。各慈善分会通过专项临时救助资金对本辖区内暂未成立“慈善互助基金”及救助能力较弱的村(居)进行帮扶。
目前,该县已有23个村(居)成立“慈善互助基金”,募集基金总额15万元。
责任编辑:bj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