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慈善家李春平捐巨款资助贫困学生 西藏五十年
2015-08-20 17:33:57    泉城资讯

   8月18日,中国红十会慈善家李春平先生捐赠“树人班”仪式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李春平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李春平博爱基金”向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捐赠120万元,用于资助侨乡中学创办3个“树人班”,帮助150名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学业。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


  “侨爱心工程—树人班”是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倡导实施的品牌公益项目,旨在资助家庭特困、成绩特优的初中毕业生继续完成高中的学业,学校为他们减免学费和住宿费用,基金会为他们提供高中三年里每年2500元的生活费用,以减轻他们高中学习阶段的家庭和学习压力。项目推出实施以来,得到了海内外侨胞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已在全国15个省市区的16所中学创办了31个树人班,资助了1490名“双特”学生继续高中学业。

  李春平先生在捐赠仪式上表示,支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是他回国后的一项重要生活内容。他说,自己也是一位海外归侨,更要为华侨组织倡导的公益慈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可谓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稀少的地区之一,近十万人生活在3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当地居民特别是农牧民看病自然就是难上难的事。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当地的乡村藏族女医生昂卓。

  昂卓的家在阿里噶尔县狮泉河镇鲁玛村。41年前,中学刚毕业的她就被分配当医生。当时,中国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医学教育极不规范,昂卓她们被送到阿里地区接受医学知识的培训几次后,就被分配到家乡当“赤脚医生”了。那个年代,中国的“赤脚医生”就是“不拿工资、既是工人也是农民的赤脚行医者”。

  1980年,23岁的昂卓嫁到了鲁玛村。由于学过一些医学知识,她当然就成了村里“赤脚医生”。村里乡亲有什么头疼脑热的事,就到她家里找她看病,严重点的,她就赶到病人家里去看。

  昂卓说,从医30多年,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几年前村里有个孩子意外烫伤,她需要趟过一条河去救治。她也曾经遇到过病人急治需要输血的事。当时,她挽起袖子输自己的血救回了病人一条命。对此,乡亲们只要说起昂卓的医术和医德,总会纷纷竖起大拇指。强巴央珍告诉我们:“年轻时,我总是习惯性流产。有一年怀孕已经几个月准备生了,还是流产。(我们这里)生活艰苦,营养跟不上。多亏昂卓医生,在她精心的照顾下,我(又)顺利怀孕,现在有两个小孩。”

  事实上,鲁玛村的医疗条件十分简陋,只备有简单的药品,如青霉素等。遇到村里发生严重的疾病或传染病,她就要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汇报。在这种条件下,昂卓只能凭借42年来的行医经验为村民提供诊治意见和简单的药品,“我们提供的药品是政府分(配)过来的。比如我村105户,一共367人,每人(有)200多元(医药费)补助。每个人来看病的记录都在本子上,到年底,超出部分由村民自己出。比如有个村民,给他开了阿莫西林,费用是多少,我签字,年底结算。”

  昂卓手头有好几本记录本,用藏语清清楚楚记着每位村民的名字和已支付的药品,每条支出后面她都要签名。如果村里遇到传染性疾病,她就要在2小时之内报到乡上,4小时内报到县上。对于严重传染疾病,如鼠疫、口蹄疫,必须一小时之内就要上报。以前她在邻村发现过类似鼠疫的疾病,就快速请求上级部门派专家组来鉴定,发现新的病情不许人靠近,“由于医疗条件有限,我一般凭借经验看病,政府也从北京请来过大夫到村里来,(向我们)传授治疗心内方面医学知识。由于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村里象我这样的医生有四个。我57岁了,还有一个70多岁,另外两个比较年轻,22岁和33岁。他们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孩子,经村民选举,送到阿里地区培训之后,就在村医务室工作了”。


责任编辑:bj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