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地方民政
德江县副县长李兵带队督导玉水“移民安置房屋配套建设”暨“两个群体教育引导工作”
2015-10-15 09:53:18    慈善公益网

QQ截图20151015094926.jpg

   慈善公益网讯(刘源泉)10月14日,德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兵到玉水街道楠木园督查指导移民安置房屋配套建设、道路工程项目实施推进暨两个群体教育引导开展等情况,强调要紧紧围绕“科学引领、产业支撑、配套跟进、整体提升”思路,以“建精品工程、树城市品牌、创平安社区、构和谐社会”理念,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推进玉水生态移民新区建设,打造德江新的亮点,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县委政府派出机构玉水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办、县移民、住建、水利、房产、供电、水务、消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
  
  据悉,近两年来,德江县委县政府在楠木园社区规划建设福泽232户964人、总面积31000平方米、总投资4300万元、计划工期7个月的“乌江沙沱水电站德江库区楠木园生态移民安置房屋工程”和总投资约4000万元、计划工期720日历天的“德江县楠木园二、七号路及关庄大道道路工程项目”。两项工程分别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开建以来,采取1户移民1套住房、1个铺面等“3个1”的商住楼模式规划建设、安置房屋及政府代建、移民按竣工决算审计建房成本购置入住,严格执行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以棚户区改造资金为主,招投标筑巢引凤惠田、敬业等建设、施工、监理公司和县直各参建单位从保稳定角度切实做好移民安置、从讲政治高度按期完成工程建设,强势推进了各项工作开展。到目前,10余栋楼房主体全部完成,正致力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完善等相关工作开展和如火如荼建设楠木园片区二号路(长540.718米、宽20米,起点接G326、终点接十号路)、七号路(长917.769米、宽25米,起点接十二号路、终点接二号路)及关庄大道(长1135.03米、宽30米和22米,起点接二号路、终点接规划道路)工程,建设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形象。
  
  当天,李兵一行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翻阅资料、个别询问、召开座谈、现场指导等方式,详情了解了房屋建设完工、配套设施完善、道路工程建设、后续工作推进、两个群体上心、生态移民安居、和谐创业就业等情况,就如何确保生态移民搬迁既安居又就业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
  
  督导中,李兵指出,为更好解决发展条件极差、僻处深山区、石漠区的3万多村民,德江县委政府的帮扶办法就一个字:搬!为什么会从深山里直接安顿到县城来?“安置在这里,农民找工作方便,进厂、做小生意、打临工都可以,实在不行、还可拉板车!”他说得很直白,将搬迁与后续发展真正紧密结合起来,是德江生态移民工作首要考虑的事情,从2012年正式启动移民工程以来,全县就确立了两条路径:依托城镇、依托产业园区来布局搬迁位置!如今,楠木园移民安置房屋工程竣工完成,为确保枫香溪、堰塘、青龙和龙泉等4个乡镇的819户生态移民搬迁户顺利于12月底入驻,各参建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致力做好智能水表安装、供水供电保障等水利水电市政设施配套基础完善工作和移民困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他要求,参建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紧字当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遇到困难,拿出方案,上报研究,共同解决,顾全大局;道路工程要加快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突击攻坚,保证质量;社区工作要民生至上、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深入走访、多听意见;移民入驻要加大宣传、思想动员、排查矛盾、把握导向、和谐入驻。同时开展环境整治、完善社区功能,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在重庆敬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德江分公司生态移民工程楠木园项目部召开的座谈会上,玉水街道、县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部分移民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供水、供电部门、社区支书主任、移民代表、施工、监理单位参建负责人等分别作了交流表态发言。
  
  随后,李兵一行还走访慰问了楠木园社区两委班子,并就如何进一步讲敬业精神、讲政治纪律、讲原则规矩、讲策略方式、讲团结进取,确保基层组织作用发挥、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居民和谐创业就业工作上新台阶作了现场指导。
  
  他强调,当前,各村、社区普遍存在年青人一到农闲无事可做,或在村口聚集闲聊或是喝酒打牌甚至赌博;妇女则处于家务农务两点一线,信息闭塞,收入微薄,无话语权。部门街道驻村居干部和居支两委要敏锐察觉“两个群体”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80、90后”难免会被不良思想引诱走上歪路,农村妇女闭塞的信息渠道既无法科学的教育孩子,更无法正面的引导家人,剩下的只会是盲从,产生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就得长期成立“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入住各村、社区,结合实际,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思想动员,既更好解决百姓创业就业问题,又创新做好“两个群体”教育引导工作;要访民情、问民意,关切群众生产生活,为民服务特别上心、情系群众牵挂冷暖,确保团结奋进、共创美好生活;要紧紧围绕移民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取得良好效果,确保全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转变群众懒、散、等、靠、要思想,发展经济和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呈现出了群众争相致富、民族团结友好、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德江县人民政府供稿)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