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地方民政
株洲市筹资430.5万让861位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2015-08-25 16:25:53    株洲新闻网

   8月24日上午,株洲市委大礼堂“金秋助学”贫困生助学大会


  8月24日上午,2015年“大爱株洲·金秋助学”牵手贫困生助学大会在市委大礼堂举行。截至8月14日,11家主办单位共募集金秋助学资金430.5万元,受助学生人数达861人,每个贫困学生将得到5000元资助。大会由株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雄主持,市委副书记阳卫国莅临并作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市领导还有王建之、毛朝晖等。

  市委副书记阳卫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雄、副市长市毛朝晖等出席会议

  市委副书记阳卫国及其他领导出席会议

  据悉,2015年的“金秋助学”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基金会、市工商联、团市委、市妇联和株洲晚报联动,11家主办单位通力合作,共同打造“金秋助学”的爱心平台。市委宣传部携手株洲晚报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了金秋助学专版,公布了爱心助学热线,营造了公益慈善的浓厚舆论氛围。全市工会、财政、慈善总会、教育基金会、团委、妇联、工商联等单位和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想方设法筹募助学资金,为助学活动提供重要保障;市教育局牵头采取“四看多查”的工作方法对资助对象开展了扎实深入的贫困摸底建档和助学申报核实工作;市民政局对申报对象家庭情况进行了严格的信息比对和复核,确保了有限的助学资金送到真正贫困学子手中。

  阳卫国对现场贫困学子寄语:“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如果拥有一个相对贫寒的出生,一个能吃苦的青少年时期,这对一个人来说不应该是包袱,而应该是非常宝贵财富。”他还表示,同学们要勤奋学习、志存高远,将来为社会做贡献,将爱心传递下去。

  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8月14日,11家主办单位共募集金秋助学资金430.5万元,受助学生人数达861人,每个贫困学生将得到5000元资助。各部门、各单位筹集和捐助资金情况如下:市总工会100万元;市慈善总会100万元;市教育局50万元;市财政局30万元;市民政局30万元;市教育基金会30万元;市工商联15万元;团市委30万元;市妇联5万元;株洲晚报40.5万元。许多热心企业和社会人士纷纷通过助学平台捐献爱心。如通过株洲晚报捐资的40.5万元全部来自于96名个人捐资,这些社爱心人士中,有人大代表,个体工商户,也有普普通通的市民。株洲晚报还在继续募集社会捐款,最后捐款金额及受助学生均在不断增加。还有许多捐资人,诚意奉献,却不愿透露姓名。如通过教育基金会捐资的株洲光明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湘运集团有限公司各捐赠5万元,龙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本次金秋助学活动中捐赠8万元的同时,又拿出25.5万元对往年捐助学生进行大学期间4年资助。

  为突出助学活动的公益性和实效性,市教育局坚持阳光运作,程序到位,严格对照资助条件规范审核,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了申报对象100%审查、考察核实100%入户、受助对象100%公示,确保善事办善,好事办好。

  一是提前摸底建档。早在去年12月份,在全市各高中的配合下,市教育局对全市在读高中生进行全面的贫困摸底,并就困难学生的家庭贫困情况建立了较详实的档案。高考后,对金秋助学活动进行了专题宣传,力图让每一位在校高三毕业生知晓资助政策,并从已建好的档案库中调出所有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资料,纳入申报范围,以免遗漏任何一位真正需要资助的对象。二是严格审核把关。为确保受资助对象的信息真实准确,我们严格按照多级审核制度的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把关。所有最终确定的受助对象,都经过了学校初审、同级复审、第一批联合会审、录取核实、第二批联合会审、家庭财产信息比对、入户调查、联合终审、媒体公示等9道审核程序,在此过程中,凡信息不实、摸底不准的申报对象都按制度剔除。今年,共收到申请材料1524份。8月3日至5日,市总工会、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及株洲晚报等部门集中联合进行初审、会审,筛选市本级救助对象并进行了贫困程度认定。8月6日,市民政局对申报对象家庭财产情况进行了信息比对,经再走访及相关证件复核,剔除了27户不符合申请资格的受助对象,最后确定市本级拟救助对象为861人。三是阳光公示公开。从8月18日起,在株洲晚报连续3天安排专版,分批公示861名拟受助对象名单,同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此次公示期间,未接到一起投诉电话,因此最终确定2015年度“大爱株洲•金秋助学”活动资助对象为861名。

  据了解,“大爱株洲•金秋助学”牵手贫困生助学活动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 11年来,该活动累计筹集助学善款6000余万元,市本级及县市区共帮助3万多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近几年的助学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机制不断健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金秋助学”活动中来。


责任编辑:bj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