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地方民政
普陀区民政局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2015-08-25 16:25:25    普陀区委宣传部

   去年市委一号调研课题就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形成了“1+6”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等一系列要求。今年,普陀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范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今年以来,区民政局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的精神,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整合资源,为基层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党建引领增强社区活力

  区民政局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在区域化党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街道、镇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充分依托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资源,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强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党建指导和辐射。

  如今,党建引领的成效在不少街道(镇)显现:长风新村街道重视与社会组织法人、负责人的沟通联系,把社会组织“高管”纳入到党建平台,分块推进社会组织党支部成立;真如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注重培养社会组织党建领军人物,核心作用发挥明显;甘泉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组织注重为社会组织提供贴心服务,凝聚了社区内公益社会组织等的力量。

  加快培育发展满足服务需求

  区民政局重点培育扶持与社区治理紧密联系的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社区专业调处类等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志愿者队伍、有专长的志愿者工作室、群众活动团队。对于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放宽注册资金、场地等成立条件,鼓励社会组织在社区落地和发展。截止2015年6月,普陀区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507家,今年新成立社会组织25家,同比增长9.3%,其中社区生活服务类7家,社区公益慈善类6家,社区文体活动类8家,社区社会组织数量有稳步增长。

  同时,区民政局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招投标,积极服务社区和居民。今年,普陀区通过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的公益项目共18个,项目涉及为老服务、困难救助,残疾人服务、智障儿童等服务领域。

  深化培育典型打造优秀品牌

  区民政局不断加强典型品牌的培育和孵化。作为区级层面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目前,普陀区社会组织孵化园筹建基本完成,即将开园运营,园区坐落在曹杨路510号9楼,将为全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提供全面支持。

  各街道(镇)层面的社会组织孵化工作也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培育发展了一批优秀社会组织,扶持打造了一批公益服务品牌。长寿邻里中心培育孵化了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推出的“养老小秘书项目”曾获得国家民政部立项支持;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关注老年人失智问题,通过创新方式助力社区老龄化建设,探索“文化进社区,设计助公益”路径,曾获得“2015年度上海十大青年公益创投项目”支持。曹杨新村街道乐活家园广泛集聚曹杨社区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精心打造“夕阳圆梦”计划。此外,曹杨新村街道还创新搭建“‘我是劳模’公益教室”服务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助老、助困、助学公益服务活动,延伸劳模内涵,焕发社区内在活力。

  创新资金扶持深化枢纽式管理

  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亮点,区民政局在各街道(镇)全面推动社区基金会的成立工作,初步确定把社区基金会与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相结合,由政府鼓励、财政支持、社会捐赠,引导多方资金共同参与社区公益和社区治理。

  其中,桃浦镇率先启动试点,通过前期筹备,桃浦镇社区扶贫济困互助中心发起成立上海桃浦镇社区基金会,主要业务范围是资助社区困难群体及社区公益服务、社区自治和共治项目,奖励社区优秀学生和教师,资助和开展其他社区公益事业。

  区民政局还通过枢纽式管理加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普陀区作为全市最早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区县,一直探索创新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十多年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服务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监督预警、承担政府委托或转移职能、服务社区居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区民政局推行枢纽式管理,加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中,重点完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功能,保障中心人、财、物配备。各街道(镇)正在成立社区工作者事务所,将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保障体系,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扎根社区服务社区。


责任编辑:bj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