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不断的降雨让厦门的天空变得灰蒙蒙,空气变得湿漉漉。居民在阳台上挂起的衣服越来越多,却一件也干不了。在厦门几乎每家的阳台上都密不透风,就在他们每天都围绕如何把衣服烘干的问题而发愁的时候,你可知道在厦门的地下通道里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在这里除了阴暗潮湿,有的还经常渗水,甚至来来往往的行人中不时有人会因为地面湿滑而摔倒。然而就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活着另一个群体——流浪乞讨者。
流浪乞讨者现状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厦门的一个地下通道内,一名40多岁的男子蓬头垢面的躺在通道的拐角处,正悠闲地抽着烟。他无家可归,晚上就睡在这个通道里。
当记者问这名流浪者这里环境这么差,为何不去政府的救助站时,他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他去过,但整天关在里面,出入不自由,在外面还能捡些空瓶子卖,讨些钱还能买烟抽,就是不想去了。
其实,在夏天流浪乞讨人员的日子还好过一些。等到寒冬来临,随着气温下降,对抗寒冷将会使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更为艰难。然而每年的冬季,各级民政部门都会相继出台城市流浪人员冬日救助计划。让人疑惑的是,救助站能提供给流浪乞讨者食物、住处和医疗等服务,可他们为何不去救助站寻求帮助呢?
据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城市的流浪乞讨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丧失劳动能力被迫流浪者和以乞讨维生的习惯性流浪者。以南宁市为例,2015年被迫流浪和以乞讨维生者占了7成左右,有一半以上确实需要帮助。南宁市救助管理站的数据显示,接受入站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大部分是身体健康的青壮年,有生理疾病或精神障碍者只占一成,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比例不到20%。
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救助站只对流浪人员进行临时性社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救助对象仅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在采访中记者结识了一位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在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多分散在城乡接合地区,隐蔽性很强,只有发现他们才能实施救助。有时每天发动救助车全天候巡视,只要发现一个就救助一个。
这位救助站的人员还告诉记者,流浪乞讨者进站是需要自愿的,尽管救助站里有吃有住,但因为不能继续乞讨拾荒,职业乞讨者是不愿进站的。对于这些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在冬季我们会为他们发放棉衣棉被和食物,还会定期寻访。但由于流动性大、流浪乞讨者身份数据不完整、部分人员不愿接受救助等原因,仍有不少流浪者会在寒夜苦熬;而“发现难”“管理难”等瓶颈和薄弱环节,也让我们这些救助机构“有心无力”。
加强救助管理
对于有些流浪乞讨者不愿意去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成因,据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绝大多数临时遇困人员都是愿意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目前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主要是两类人员:一是以乞讨方式谋生的职业乞讨人员;二是少数以流浪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员。
对于职业乞讨人员,因其有相对固定的栖身之所和收入来源,不乞讨将影响其经济收入,所以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对于以流浪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员,按现行法律规定,救助工作实行“自愿受助”的原则,在当事人明确拒绝接受救助的情况下,救助管理机构不能对其进行强制性救助,只能进行劝导,为其提供必要饮食、御寒物品和详细求助方式,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
民政部办公厅副主任陈日发在早些时候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15年11月以来,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已救助各类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近50万人次,在提供临时食宿的基础上,还协助其顺利返乡,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同时还会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专用车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流浪乞讨人员专用车票管理问题做出了规范。民政部还下发了《关于做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服务。
在大范围寒潮天气中,为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积极努力地帮助、劝导在街头流浪乞讨的人员来站接受救助。还扩大巡查频率和覆盖范围,将在建工地、城乡接合部等可能露宿区域纳入巡查范围,尽可能发现街面生活无着人员。二是增设临时救助点或临时庇护御寒场所,简化救助手续,方便生活无着遇困群众就近求助。
各地民政部门还开展部门联动救助,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组建联合救助巡逻队伍,确保街面流浪人员不因冻饿、疾病等原因发生意外。有的地方还成立由社工组成的专业劝导队伍,运用社工专业知识与救助对象沟通,劝导其接受救助。对确实不愿来站的,救助管理工作人员也会提供必要的方便面、御寒棉被等物品,最大可能保障其生活。
陈日发强调说,为进一步提高救助工作成效,民政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创新救助方式,推动各地依托城乡社区设立开放式救助服务点,实施“开放式”救助,为生活无着遇困人员主动求助提供便利。二是发动社会力量,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志愿服务等方式,动员志愿服务组织、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劝导、引导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求助或提供应急救助。三是规范站内服务,通过完善站内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为来站求助人员提供人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救助服务。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