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各地活动
太行云深处 问道老君山
2015-11-05 16:27:38    慈善公益网

山门_副本.jpg

明清雕龙石碑_副本.jpg

明代石门墩_副本.jpg

光绪灾荒碑_副本.jpg

太清宫_副本.jpg

   慈善公益网讯(魏玉昌 孙伟)老君山位于林州市临淇镇西南,南望淇山,西隔鹿岭上的赵南长城与辉县为界,东北潆绕《诗经》中多次提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河淇河。老君山初创已不可考,但山上随处可见的元、明、清碑刻石雕无不见证者他的沧桑历史。据文献记载,该山是林州唯一以老子为主庙供奉的道学圣地,并兼儒、释为一体的太行名胜。

  
  老子的姓名字号据《史记·老子列传》:“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鹿邑)人。”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卒于公元前500年。曾做过周王朝掌管图书的史官,接受过孔子询问古礼的请求。(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的思想流传下来有文字可考的是《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了“道”的学说,把“道”作为最高实体,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是他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社会和自然界都存在着大量的矛盾,提出了“福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命题,这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观,是中国哲学史上矛盾观念的最早的最典型的表述。
  
  老子虽是周口鹿邑人,但与林虑山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老子姓李,是李姓之祖利贞的后代。利贞是尧舜时期的“九官”之一的官士臬陶后人,臬陶帮助大禹治水,并成为大禹继承人候选(后早亡),从此至殷商纣王执政,臬陶的后代在朝中相继作掌刑大理官,为治国安邦,竭尽全力。因纣王听信谗言,将大理官斩首,其妻理徵带领年仅10岁的儿子利贞连夜逃出殷都朝歌,先后避难与林虑山中的东姚白云山尧舜行宫庙、姚村李家岗。由于饥饿中李子的救命之恩,利贞将其后人改“利”姓为“李”姓,林虑山可谓中华李姓的重要发源地。
  
  林虑山还是历代隐士的寻道隐居之地,林州天平山有汉末隆虑人肖綦修道的延寿宫,《林县志》载:“善吹箫,能致凤凰翔集·····道成,白日冲举。”孙登是否师从肖綦呢?而修武县的太行山茱萸峰下百家岩有孙登和竹林七贤活动古迹;进一步说明修武和林州太行山区是当年嵇康、阮籍、孙登等人经常活动的和问道的地方。又有西晋隐士庚衮,鄢陵人,“庚异行”隐居林虑,永嘉元年(307年)石勒率兵攻取林虑山,庚携妻子隐“九州之绝险”之称的大头山。林虑山的隐士有封建统治阶级当权派的反对派或者不合作者。他们大都具有不为富贵所淫和威武所屈的傲骨,也有宁为玉碎而不为瓦全的品德。前有舜帝、傅说、卢子綦,魏晋后有唐代药王孙思邈、八仙道人吕洞宾,五代北方“全境”山水画家荆浩,宋鸿濛先生,金代诗人书法家王庭筠、明代学者孙夏峰眼中的“林虑三仙翁”翟炳、贾竹、王鼎,元人周亨、许有壬、宝岩院高僧普静善。这些隐士中还有一些思想家,如弃官隐居林虑的清人贾含真、苏继韩、秦继隆等也像魏晋之士“究”道学或易经。林虑山的隐士,超然世尘之外,不求名利,热爱祖国,关心民生疾苦,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见解,文学或哲理上有自己的建树,他们的民族气节永远为人们所敬仰。他们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给正义凛然之士树立了典范,他们的为人处世堪称林虑山的脊梁,他们的言行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古人云:“标榜隐逸之士,有息贪立懦之功效”。特别是当今拜金主义沉渣泛起,举世反腐倡廉之时,古代隐士的清高风范,淡泊美德,有益于世风之淳朴,至少可以为迷恋官位、贪得无厌和追求奢侈生活的沉渣提供一面历史镜子。
  
  “道家”是一个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二者性质完全不同。但在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它们在发展的历程中结下了不解之缘。道家是道教生成之源泉,从东汉后期起,《老子》渐被神学化,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并把道家哲学中超越形器的宇宙最高法则“道”,变成具有无限威力的至上神的抽象形态。道家宣扬清静无为、抱一、虚心、玄览、静观,道教发挥这种离俗超脱的精神,形成追求内心凝静、出世成仙的炼养理论。道教在多方面、多层次地吸收、利用、改造道家理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又系统的神学;同时,道教也吸收利用其他学说的营养成分,赋予道教以现实性。
  
  道家思想滋养着道教,道教所谓的“道”,从宗教教义上讲,源于古代神道设教的“神道”。《周易·观卦象辞》有:“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中庸》有:“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遣,使天下之人,斋明盛服,以承祭祀。”道教作为集中华民族思想、宗教观念大成的本土宗教,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古代化学、冶炼学、医药学、养生学以及民族关系、农民运动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道教积存下来的大量经籍文书,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道教与其他文化领域有着长期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在中国文化思想的长河中,道家、道教只会被扬弃,而不可能被全盘摒弃。
  
  太行云深处,问道老君山。老君山主庙太清宫有一副对联:“仙提设朝有尊至圣至应”、“云台立像至神有感有灵”。老君山不愧为林虑山的一个文化标杆,人杰地灵、文化深厚,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林州人民。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