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同志们!”日前,龙口市晨光慈善义工队的50多名队员来到了素有“胶东小延安”的龙口黄城阳村看望90岁的老党员、抗日老战士姜厚信老人,分别给老人送去了花生油和粮食局赠送的水饺粉,感动得老人一个劲地道谢。同日,志愿者一同看望了同村的9名老人,并送上了慰问品。
黄城阳位于龙口市东南边陲,距市区30多公里,是当地最偏远的山村。村庄四面岩崖陡立,一道清渠穿村而过,几座孔桥横亘其中。东与蓬莱市相接、西南与栖霞市为邻,为龙蓬栖三市交界处。村庄四面群山环抱,四邻以山峰为界。东有香炉顶,西有望海岭,南有双角山,西至北椅圈。可谓山山连绵,沟沟相通,山路条条不平坦。一道历经200多年沧桑的古老城墙,沿山而卧。抗战时,共产党、八路军在这里建立了胶东抗日革命根据地,胶东军区司令部设立于此。兵工厂、被服厂、野战医院、北海电话总局以及蓬、黄、栖三县党政机关等都先后在此驻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城阳村党支部书记姜文祥说:抗战时期,许世友司令员进驻黄城阳的时间,领导抗日武装。在作战指挥部,对这个山的环境到处做了一个观察,有利地形,说了一句话,对这个地方军民抗战水平和四周的环境(很赞赏),说“黄城阳真是好地方,真是胶东的小延安”。“胶东小延安”由此得名。
“青山绿水掩村庄、昔日抗战古战场,日寇烧杀死不屈、气节风范黄城阳。”前两年,远在南京的96岁高龄的孙执中老人用了三宿时间给黄城阳老书记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同许多抗日英雄一样,1920年6月生于龙口市中村村的孙执中,1938年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2月参加革命,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黄县民运会秘书、黄县选举委员会主任、县委民运部长、宣传部长、民运会主任等职,1941年7月至1946年3月担任黄县县长。1946年4月以后,孙执中被上级党组织调往胶东行署、苏南区、镇江、江苏省委、西北局和浙江省委等地工作,先后担任过胶东行署外事处秘书科长、秘书处主任,苏南区党委秘书长、镇江专署副专员,担任过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担任过陕西省渭南地委副书记和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期间,孙执中长期在黄城阳生活和战斗过,与当地群众结下了血浓与水的感情。“没有黄城阳就没有我的今天。”孙执中感慨地说。
“不投资、不捐献,报恩黄城阳。”孙执中老人谦卑地说。1983年离休在家的孙老,还无时无刻不牵挂着黄城阳。前年初,当他得知黄城阳村群众还是上山挑水吃以及村里的孩子还在危房中上幼儿园时,一生简朴的他当即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30万元无私奉献给黄城阳的父老乡亲。
姜厚信老人抗战时英勇善战、出生入死,多次荣立战功。“政府一直没有忘记我们,从精神到物质,今年又给我们抗日老战士、老同志每人发放了5000元的生活补助金。社会上对我们老人的关爱也是更多了,你们今天晨光志愿者的同志们又来看望我们老人,真让我们感动。” 姜厚信老人动情地说。
“没有上一代老人的骁勇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远在南京的孙老尚且如此,我们更应当以实际行动来孝敬老人、帮助老人,使他们共享今天的美好生活。”晨光志愿者负责人胡杨说。是日,他们不仅给老人送去了价值2000多元的慰问品,更是给老人量血压、帮老人忙家务、洗衣服。
“谢谢同志们,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啊!”老人们感动地说。
责任编辑:bj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