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救济
兔唇女孩写信致谢青岛热心人 寻人活动将继续
2015-09-28 15:33:14    半岛网
温馨提示:所有求助信息请大家进一步核实确认,确认无误后进行帮助或捐赠,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近日,本报报道了9岁兔唇女孩蕊蕊从万里之外的英国发来视频,寻找自己亲生父母的故事。27日,蕊蕊的养母像往年一样,陪她吃月饼、赏月,讲述有关中秋的故事。这次蕊蕊还专门写了一封信,感谢众多青岛热心人的关心,并讲述了寻找亲人的心路历程。此外,本报客户端还将继续关注寻人,帮助更多的人找到久别的TA。


  ■故事一

  寻找生母,哪怕是悲伤故事

  北京时间9月27日下午4时,地时间27日清晨,琳达女士早早起床,为两个来自中国的养女准备早餐,其中一个女孩就是来自青岛的蕊蕊。餐桌上没有他们一家平时吃的牛奶和两包,取而代之的是圆圆的月饼。旁边还放着一本介绍中秋节的图画书,“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孩子一起过中秋节,让她们不要忘记这个节日。”琳达女士说。

  不久,蕊蕊和姐姐起床了,她们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月饼。琳达说,从蕊蕊懂事开始,一到中秋之夜,她都会和姐姐站在窗户边,思念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琳达说,有时间她还会带着蕊蕊回到青岛,一方面要感谢救助蕊蕊的贾警官,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哪怕是见上一面,也能够让蕊蕊的生活更加完整。

  蕊蕊万里寻亲的故事见报后,受到了无数市民的关注,他们纷纷留言,为蕊蕊送上祝福:“命运为你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可爱的孩子,不管能不能找到亲生父母,你都会幸福一辈子!”“无数人的爱让孩子走到今天,希望孩子的亲生父母能站出来。还孩子应有的爱。”

  对于青岛热心市民的关心,琳达和蕊蕊表达了感谢。在琳达的帮助下,蕊蕊写下了一封公开信:谢谢青岛的热心人,我非常高兴能是青岛大家庭的一份子!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要执着地寻找亲生父母,其实我就想告诉她我现在过得很好,我一点都不怪他们!我的家人告诉我,可能我的生母因为太穷,或者因为害怕不能帮我治疗好兔唇,才把我抛弃,我只想找到生母告诉她没关系。之所以要寻找生母,她只想知道自己是谁,像谁,老家在哪里,即使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她也要知道自己的故事。

  ■故事二

  不求相认,只想看一眼生母

  “我还没做好他们的准备,只是想知道一些他们的事情。”今年21岁的小杨说,虚岁6岁时她被送给了青岛的养父母,这给小杨带来了太多的烦恼。如今长大了,明白了不少事情,小杨非常感激养父母,同时也对远在湖北的亲生父母“想象了无数遍”,这才有了想要寻找他们的念头。

  小杨出生于1994年11月,如今已经参加工作。“从小到大不想对别人提起这件事,一个是因为心里自卑难受,再就是怕现在父母伤心。”小杨在上学时经常遭同学嘲笑,所以特别自卑,因此恨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送给别人?

  “以前,我会想我就是被这个世界抛弃的人。”而作为养父母唯一的孩子,随着成长,小杨早就改变了这种想法,她觉得实际上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有无怨无悔对我付出的爸爸妈妈,无论在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会陪在我身边支持我、鼓励我。”

  小杨说,她现在的生活是平静的,父母是农村人,人很好,很善良,“我想好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不想让他们伤心,所以从来不提以前的事,我就是他们亲生的,我的人生没有1到6岁。”

  从来不提及,但那件事带来的烦恼不可能忘干净,有些记忆也一直留存着:“我记得亲生父母家有姐姐和弟弟,家境不是很好。后来通过一名中间人,把我送给了养父母。相比小时的恨,长大后我有了新的看法。我想到他们可能有他们的苦衷。”

  “我想知道他们有没有想念我,有没有想过我过得怎样?”小杨说,她对出生地湖北襄阳也很好奇,想要看看那片土地的模样。最后,小杨表示,“我不求与他们相认,能够看一眼就足够了。”

  ■故事三

  苦寻35年,终于找到老班长

  近日,家住西海岸的市民林生也参加了寻人活动,他要找一位老战友,曾经的班长。据介绍,他的战友名字叫做陈秀山,“在我服兵役时不满17岁,时常思念父母,班长为消除我想家的情绪,就主动与我聊天并带我去码头玩耍。睡觉时他还时不时看看我被子或蚊帐掖好了没有,几年来让我感到他既是班长、更是我的老大哥。1975年他复员回到了青岛。1980年我们还见了一次,自此通讯中断。35年了我找过多次,但都一直没音讯。”

  林生寻人的事情见报后,有市民拨打本报热线96663,表示知道陈秀山的住址和联系方式。不久,一名男子打来电话,称他就是陈秀山。27日,两人通了电话,很快林生就打电话联系记者。“我现在还激动着,刚刚挂断了跟老班长的电话!”他说,今年他61岁,老班长67岁,住在市区。

  “我们说了几十分钟话,也没有尽兴,我们约定了过完节就见面!”他说,虽然两人都在青岛,但茫茫人海找人太难,“这次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找到了,我的感觉就圆梦了!感谢这次‘轻轻说一句:好久不见’寻人活动,还要感谢热心的青岛市民,祝他们中秋节快乐,心想事成!”

  本报记者 韩小伟 刘玉凡

  这些寻人信息盼望线索

  从9月21日起,半岛开启“轻轻说一句:好久不见”活动,半岛都市报、半岛客户端、半岛都市报微信微博引擎全开,帮找那个久别且失联的人。几天时间里,上百名市民发来寻人信息,不止有岛城市民,还有广东、重庆等全国各地的人们。每个寻人信息里都饱含深情,诉说着难忘的故事。到了中秋节,这一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寻人的脚部不会停止,半岛的努力也不会停,如果您想寻人,可以登录半岛客户端留言,讲述自己的故事。除了已经刊登在半岛都市报、半岛客户端上的寻人信息,还有下面这些寻人者盼望佳音:

  ●李女士:寻找失联多年的丁元隧,今年七十多岁,以前住在团岛一路,后来参军了。他是我的发小,想感谢他当年对自己家庭的帮助。

  ●耿先生:曾在即墨市店集镇即墨二中上学,想寻找一下当时的体育男老师王立本,80多岁了。

  ●王继木:寻找郝成业,1970年5月初,我在平度听了他的报告,很受感动,后来两人有过一次短暂接触。1976年6月我作为首批援藏教师赴藏,在车站,郝成业将一双崭新的鞋子放到我手里,鼓励我努力工作。后来我多次寻找,都没能找到,我的心总是不死,相信一定能找到,不留遗憾。

  ●姜金英:寻找同学李茗饴,我们从龙口第一中学毕业,1957年来青岛,见过几次面后失去联系。

  ●李女士:寻找老同学徐翆云,女,70多岁,1965年的时候在中山路百货公司当销售员,老家是潍坊市二十里堡村,上世纪70年代住在2路电车总站附近,后失去联系了。如果找不到同学本人,能找到她的亲属也可以。

  ●王女士:王女士的父亲叫王玉民(75岁),有一个老朋友叫王建民,此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嘉峪关路3号住,如今市区联系30多年。

  ●展先生:想找家住哈尔滨的战友王万春,今年56岁,曾在威海烟台当兵。

  ●堵女士:想找40多年前的下乡老知青姜秀芬,60多岁,1969年我回胶州她回黄县。

  ●王先生:寻找杨惠美,是一名女飞行教员,于1960年10月份至1961年5月份在河南安阳一滑翔学校代训,老家是青岛的。

  ●周女士:寻找老同学于润志,即墨人,曾经在西镇居住,现在80多岁了,已经40多年没联系。

  ●朱先生:寻找家住上海的战友何龙祥,曾在青岛当兵。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