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热点聚焦
善美超市的“常熟现象” —— 慈善力量精准帮扶困难人员纪实
2025-08-13 23:02:3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陆益佳)大暑时节,上午8点,常客隆超市海虞卖场店内满室清凉。在醒目的“慈善专柜”前,琴川街道的沈先生正俯身仔细比较着两桶食用油的日期。最终,他选定一桶稳稳放入购物篮,篮里已装着用慈善超市券选购的袋装米和食盐。“米面油盐都能买,家里吃饭的基本开销不用愁了。”他摩挲着手中的慈善购物券,声音充满感激。



图为常客隆慈善超市
 

  这看似轻薄的纸券,背后牵动着全市3000多个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在江苏省常熟市,像沈先生这样的低保户等困难家庭成员,每人每月都能收到80元慈善超市券,可在全市43家常客隆慈善超市网点购买生活必需品。货架上整齐陈列着米面粮油、日化洗护、应季商品,这一方精心布置的区域,是常熟市慈善总会联合常熟市民政局,携手本土爱心企业常客隆公司,自2021年起共同打造运营的“慈善超市”实体。

创新模式 帮扶嵌入“生活圈”

  要让慈善超市精准帮扶落地生根,扎实的运营支撑是关键。该项目创新引入本土爱心企业常客隆公司。这家深耕本地多年的大型连锁超市,不仅有爱心、有资质,更有专业的管理能力,项目依托其成熟的采购体系、高效物流网络,以及遍布城乡的网点,将慈善资源精准注入城乡脉络。

  全市城乡设立的43个常客隆慈善超市网点星罗棋布,网点内均设置了醒目的慈善专柜。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保边缘重病困难救助对象、散居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等困难群众,凭借每月80元爱心购物券就能轻松选购生活所需。“超市离家很近,顺道就能买,很贴心。”家住董浜镇智林村的王淑珍对此深有感触。她的丈夫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婆婆体弱需要长期照料,女儿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全家仅靠微薄的退休金支撑日常开销,每月共320元的慈善券是她为家人购置生活用品的重要支撑。“慈善券实实在在减轻了我们的负担。”王淑珍说道。

精准匹配 温暖直抵人心

  走进全市任意一家常客隆慈善专柜,细微之处的用心总能被发现。专柜经过精心规划,低糖食品、高钙牛奶等适合银龄群体的商品被放在醒目位置,米面油等基础物资供应充足,商品品类随季节灵活调整,常客隆超市每月统计慈善超市券兑换情况,确保供应与需求高度契合。超市还给予慈善专柜商品9折优惠,并不断拓展优惠供应的商品门类,可选商品逐步扩大到除烟酒外的全类生活必需品。

  这份精准,更深层次地满足了困难群众对“自主选择权”和“需求被看见”的渴望。在福山村,72岁的朱友良深有体会。他每天在两张病床间穿梭,照顾90岁终身未育的姑妈和95岁瘫痪在床的母亲,这个朴实的老人,用双肩扛起了两位长者的晚年生活。当他拿着慈善超市券走进常客隆,那份心情格外不同:“需要的商品自己选,姑妈和母亲爱吃的挂面、鸡蛋、橄榄菜、芝麻糊都能买,心里踏实。” 这寻常的购物过程,赋予了帮扶非同寻常的意义:当困难群众也能像其他顾客一样,在窗明几净的超市里自由地驻足、比较、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时,慈善便超越了物质层面,传递着平等的关怀与尊重。

社区延伸 串起千门万户“邻里情”

  慈善超市远不止为物资发放的物理空间,它已成为激活社区互助能量的枢纽,将关怀的触角延伸至细微之处。

  在全市常客隆慈善超市内,店员们早已熟悉这些持券的特殊顾客,主动提供贴心帮助,为视力模糊的老人耐心读标签,帮行动不便者挑选合适商品,还常常搭把手送上一程。这种温暖,更通过无数社区工作者的脚步,从超市货架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

  雨后的一个下午,碧溪街道聚鑫苑七区26号的门扉被轻轻叩响。居家服务志愿者瞿月芬送来用慈善超市券购买的新鲜牛奶和苏打饼干。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薛女士视力衰退、腿脚不便。瞿月芬将老人的需要放在心上,每次新券发放后,她总利用工作间隙或上下班路上,主动帮薛女士兑换好所需物品并送上门。“小瞿就像自家闺女一样贴心!”接过牛奶和饼干,老人抚摸着,脸上绽开笑容。

  在梅南村,社区工作人员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陈女士家,他们不仅送去超市券,更陪她唠唠家常,关心她和女儿的生活近况。“现在用券能买到的东西更多了,政府和慈善机构真替我们着想!”陈女士拉着工作人员的手,眼里泛着泪光。这张小小的慈善超市券,早已成为链接社区、传递关怀的纽带。

  每到超市券发放季,一张覆盖全市的温情服务网便迅速铺开。各村、社区的党员、社工、志愿者们纷纷行动起来,逐个电话通知、不辞辛劳地入户走访,将超市券送到近4000名困难群众手中。同时,这也是收集民情、动态了解困难群众新需求的宝贵契机。全市构建起以慈善超市为支点、社区慈善为延伸的立体帮扶网络,让慈善超市的温暖流淌得更深、更远。

  截至今年7月底,慈善超市项目已累计发放超市券总价值1100多万元,项目惠及困难群众超13万人次。数字背后,是数千个家庭坚实的依靠,是城市向善而行汇聚起的磅礴力量。

  “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常熟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以市场化运作的慈善超市模式,撬动的是机制创新与可持续的系统运作。唯有政府、慈善组织、社会力量多方协同发力,方能成就其多元性、丰富性与可持续性,真正把帮扶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走出常客隆慈善超市,沈先生的购物袋沉甸甸的,心里却格外轻快。这价值80元的纸券,连接的不只是货架上的柴米油盐,更是社会关爱的涓涓细流,也在寻常巷陌间搭建起一座座传递邻里温情、激发社区互助的“连心桥”。这,正是善美常熟画卷中一条可感、可及、可持续的“弱有所扶”精准路径。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