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许佳洲)近日,由中国残联指导,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云南省慈善总会等联合主办的“社区星融合”项目在云南省昆明市正式启动。该项目通过发放1400张“爱星友好券”,以科技手段破解孤独症群体社会融入难题,为全国孤独症家庭探路包容性社区建设提供新样本。
据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统计,我国孤独症人士已超千万,且发病率居精神类残疾首位,早期干预与社区融入成为这些家庭的核心诉求。“爱星友好券”的创新实践,将复杂的服务需求转化为可便捷使用的数字化凭证。持有家庭可在合作商超、理发店、牙科诊所等完成日常事务,逐步建立与社会的连接。“这不仅是消费工具,更是打开心门的钥匙。”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负责人表示,项目延续了2024年在河北省的成功试点经验,通过消除沟通障碍让孤独症群体获得平等服务机会。
科技力量正在重塑助残模式。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曹帆介绍,“爱星友好券”背后是区块链技术的支撑,既保障隐私又实现服务追溯。这种“有温度的科技”让困难群体尊严得以保障,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在云南实施方案中,当地残联同步启动特殊儿童全周期服务体系建设,未来5年将从筛查干预、康复服务、教康融合、家庭支持4方面发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科技赋能”的多元支持网络。
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成为项目亮点。中国狮子联会代表透露,已连续5年为孤独症家长提供灵活就业岗位,月均增收4000余元。活动现场,首批4家“爱星友好企业”挂牌,商户们承诺为特殊群体提供耐心引导、专属通道等便利。更令人动容的是普通市民的观念转变——家长胡彦博分享孩子从遭遇异样眼光到收获“00后”包容的转变:“孤独症曾让我们绝望,现在却教会全家珍惜平凡的幸福。”其妻子王女士则呼吁:“期待更多服务机构出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尊严的生活。”
这场始于社区的微光,正在汇聚成改变社会的星河。云南省残联副理事长表示,项目是落实7部委《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重要实践,通过“残联+协会+基金会+企业”的创新联动,将政策温度转化为民生实效。随着科技助残路径的持续探索,从政策保障到社会行动,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生态正在形成,当科技充满人文温度,每个生命都能在平等的阳光下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