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
慈善医疗救助的温暖实践 —— 记如东县“民善康”慈善医疗救助项目【2023年度全国各级慈善会慈善工作范例·慈善品牌项目】
2024-11-04 08:54:5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杨奕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点聚焦老年人和困境儿童,通过“民善康”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为最需要帮助的人群送去温暖。



如东县慈善总会调研“民善康”慈善医疗救助项目
 

  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人士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慈善事业中,“民善康”慈善医疗项目的实施主体是村(居)慈善工作站,通过“有事好商量”的议事平台广泛听取意见,民主决策确定实施方案。项目资金以镇(区、街道)为单位统筹使用,并由如东县慈善总会统一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定向使用。2021年至2023年,通过腾讯公益日网络募捐项目募集684.7万元,用于支持“民善康”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以来,成效显著。自2018年试点以来,“民善康”总计救助困难对象97443人次,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受助人次占比超过68%,困境儿童受助比例超过8%。单笔最高受助金额达8万元,个人累计最高受助金额10.91万元,个人累计最高救助次数达到39次。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慈善的力量,也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善康”项目还诠释了“蝴蝶效应”,自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实施慈善项目56个,总支出27270.8万元,受助对象21.9万多人次。项目的成功推进,不仅构建了良好的慈善生态,也推动了“大众慈善”的发展,百姓自觉参与慈善项目的比例从30%上升到70%以上。

  “民善康”项目的实施,也标志着如东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理念上,项目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融合,精准地将慈善款项用在最需要的人群身上。业态上,通过推进“智慧慈善”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了慈善领域的全程追踪、公开透明、智能分析和智慧监管,提高了慈善的便利度、精准度和公信力,实现了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转变。

  “民善康”项目不仅为如东县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人人想慈善、人人能慈善、人人做慈善”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