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
让慈孝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 —— 记北京市平谷区慈善协会慈孝堂项目【2023年度全国各级慈善会慈善工作范例·慈善品牌项目】
2024-10-21 09:19:5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陈铭洋)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推动首都慈善事业发展,提升“慈善北京”建设水平,北京市平谷区创新在农村开展慈孝堂项目,为群众搭建爱心互助平台,通过倡导自我捐款、主动付出、乐于助人的慈善风向,激发群众的爱心,募集民间资金,实现自我救助。

  平谷区民政局联合区慈善协会从2018年开始就积极推动村(居)“慈孝堂”项目建设,指导各村(居)通过定向募捐的形式,吸纳辖区内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用于本村(居)济困、孝老、助老、应急救助、赈灾、助残、扶幼等方面支出。截至2023年底,各慈孝堂累计募集善款689.9万元,共支出慈孝资金375.5万元,开展了慰问老幼病残、帮扶困境家庭、评选慈孝先进典型等各类慈孝活动146次,受益村民超过了1.33万人次。



爱心企业为西寺峪村慈孝堂捐款
 

  在实践基础上,平谷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慈孝平谷,区委和区政府制定了《平谷区关于推动慈孝平谷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出要以“慈孝堂”试点建设为契机,打造慈孝平谷。2023年10月,全区所有村(居)成立了慈孝堂,不仅在基层整合了各类救助、救济和社会福利资源,实现了“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效果,拓宽了社会救助资金来源和救助范围,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还依托慈孝堂成立慈孝志愿队,按需提供志愿服务,把慈孝由弘扬家庭美德升华到促进社会公德,以家庭慈孝带动社会邻里友爱,守望相助,从而实现全社会的文化软实力提升。

  慈孝堂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敬老孝老、扶弱济困的活动,众多老年人和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抚慰。2023年,平谷镇和平街村慈孝堂表彰模范孝星1人、模范家庭1户,大华山镇大华山村救助大病困难群众19人支出资金46500元,熊儿寨乡魏家湾村慈孝堂慰问困难残疾、失能老人等21人支出资金10800元,这些都是慈孝活动的缩影。慈孝堂搭建了慈善与救助的桥梁,增强了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和公益观念,营造了敬老助老、扶危济困、理解奉献的社会氛围,给困难群众送去关爱、希望和生活的勇气,成为政府救助的有力补充。各村(居)主动摸排群众诉求,将接诉即办端口前移,开展各类救助保障活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引导村(居)民共同治理家园,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升基层社 会治理水平。

  各村(居)慈孝堂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助老、助医、助残、助困等服务。党员、网格员、垃圾分类指导员、妇女等组成志愿服务队,根据各村情况,梳理群众志愿服务需求,开展巡视探访、关爱陪伴、义务理发、矛盾调解等服务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慈孝堂项目的建设,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弘扬慈孝文化,不断增强群众的慈孝观念,密切党群、干群和家庭邻里关系,促进乡风文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