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
打造“金融+公益”精准扶贫新模式 记“吉祥安康”西藏日喀则五县农牧民意外伤害保险公益项目
2021-06-24 11:06:16    慈善公益报

打造“金融+公益”精准扶贫新模式

——记“吉祥安康”西藏日喀则五县农牧民意外伤害保险公益项目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为了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号召,贯彻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有关精神,2017年上海农商银行捐赠200万元,启动“吉祥安康”西藏日喀则五县农牧民意外伤害保险公益项目,为西藏日喀则五县23万农牧民送出了86亿元意外伤害保险。此举开创了“公益+交易所+保险”的精准扶贫模式,充分运用保险低保费高保障的杠杆效应,以及保障能够精准到人的特性,为贫困地区人民送上关爱。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海农商银行连续4年累计捐赠900万元,项目共受理理赔案件709件,赔款681.1万元。该项目在2020年荣获人民网、《中国扶贫》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防止返贫”优秀案例。



西藏日喀则市意外伤害保险公益项目捐赠仪式
 

  项目运行4年来,通过为当地农牧民提供量身定制的保险保障,有效缓解了农牧民家庭因主要劳动力身故、失能等情况造成的家庭生活困难、至贫返贫的现象,化解了农牧民家庭因意外伤害所造成的经济风险,为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贡献了力量。在社会力量参与援藏、提高当地农牧民的金融意识等方面具有创新意义,在关爱当地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和第八批、第九批上海援藏工作组的积极肯定。这一“公益+交易所+保险”的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变短期扶贫为长期扶贫,形成扶贫长效机制。扶贫项目运作过程中,设计了保费的滚动机制,让各项捐款能用到实处,为不幸遭遇保险事故的家庭及时送去了帮助,为防止农牧民家庭致贫返贫做出了贡献,保证了扶贫项目的长期可持续运作。

  二是变事后应急性救助为事前预防性扶贫。通过当地政府、上海对口援藏工作组联合保险公司进行扶贫项目宣传及科普,事前介入,帮助农牧民认识风险、预防风险、化解风险,提高贫困家庭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是因地制宜有效对接扶贫需求与资源。上海农商银行通过与日喀则市委、市政府、上海对口援藏工作组、上海保交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共同协作,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保险的形式高效、准确地对接扶贫需求,针对日喀则农牧民交通事故风险设计了因地制宜的保险方案,实现资源了的联动整合和优势互补。再就是发挥了保险放大保障的“杠杆”功能。通过人均不到十元的保费,将200万元的善款变成了86亿元的风险保障,实现了日喀则五县农牧民的全覆盖,有效地撬动了保险放大保障的“杠杆”功能,实现扶贫资金与保险项目的有效对接,为遇到困难的农牧民家庭提供了急需的帮助,体现了金融保险产品“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特色。

  四是保证了扶贫资金的有效运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与项目监督机制,定期汇总保险服务与理赔情况,保证了扶贫项目运作的公开、透明及理赔服务的规范、到位,完善了金融扶贫的监管体系,加强了金融扶贫资源的全方位监控。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