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救援
风雨逆行守护者 蓝天救援显担当 —— 宁波市鄞州区慈善总会蓝天救援慈善义工大队抗击台风“竹节草”救援纪实
2025-08-11 09:59:3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赵得地 龚 静)受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外围环流与持续强降雨影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多地出现严重内涝。鄞州区慈善总会直属蓝天救援慈善义工大队24小时连轴转,投身防汛抢险一线,以专业与热血为群众筑起“安全堤坝”,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公益初心。







图为蓝天救援慈善义工大队在转移困难群众
 

  7月28日12时,大队启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45名专业队员携冲锋舟、排水泵等物资集结,进入24小时战备状态。7月30日5时15分,潘火街道东莺社区因排水系统堵塞致积水倒灌,15名排水分队队员携4台大功率排水泵驰援。队员们冒雨清理堵塞物、铺设管道,经近22小时奋战,至7月31日凌晨2时30分排清积水。

  正当东莺社区的救援有序进行,更艰巨的任务接踵而至。7月30日上午9时50分,塘溪镇汛情告急。鄞州区应急管理局传来急令:塘溪镇因持续暴雨引发严重内涝,多个村庄积水超1米,数百名群众被困。10名水域救援骨干队员10分钟内闪电集结,携带2艘冲锋舟、救生衣、抛绳器等装备冒雨出发。10时15分,救援队抵达塘溪镇受灾核心区,根据水情地图分成2个救援小组,驾驶冲锋舟深入积水最严重区域,逐户排查被困人员,并协助转运撤离。面对湍急水流与水下未知险情,队员们采用“搀扶+背负+舟艇转运”的方式实施救援。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通道——或背负老人,或怀抱孩童,或紧护孕妇。舟艇与人梯交织,在洪流中架起“生之桥梁”。

  12时15分,塘溪镇救援仍在紧张进行时,大队又接到东吴镇增援指令。“第二批20名队员10分钟内出发!”指挥部快速调度,第二批救援力量携带2艘冲锋舟及单兵防护装备紧急驰援。12时45分,东吴镇受灾核心区,一场“双组作战”的接力赛全面打响——一组负责转移受困群众,一组负责排查危房、疏通临时排水通道。救援过程中,队员们克服水下障碍物复杂、水流湍急等困难,采用“舟艇转运+人力背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救援。

  “看到蓝天救援队的身影,我们就安心了!”被困村民王大爷拉着队员的手,眼眶泛红。至当日下午4时30分,300余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其中包括老人、儿童和孕妇等重点关注人群。彼时,大队基地内仍有20名队员严阵以待,4艘冲锋舟及医疗组随时待命,全力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险情。

  塘溪、东吴两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鄞州蓝天救援队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为全区防汛救灾树立了标杆。”

  7月31日凌晨3时,最后一批队员顺利完成任务返回队部。脱下沉重的救生衣,躺在队部会议室临时搭建的备勤床上,许多人很快进入梦乡——他们的脸上还沾着淤泥,身上还带着雨水,但嘴角却挂着安心的笑意。

  然而,风雨的考验并未结束。清晨,潘火街道新佳苑社区的求助电话再次响起:“社区出现严重积水,居民安全和基本生活受威胁,急需专业排水支援!”“8名经验丰富的队员,2台高效排水泵,立刻出发!”指令下达,队员们迅速整理装备,车身上“蓝天救援”4个大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风雨未止,守护继续。这群“蓝天人”以专业与奉献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城市筑牢防线,为慈善公益添上厚重一笔。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