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能够成为张家口赛区的一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者,深知机会难得,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奏响奥林匹克的美妙乐章,也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中国”……这个春节,有一群可爱的冬奥会志愿者,成为2022中国年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志愿服务岗上过节
她叫孟令杰。这个冬天,志愿者大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冬奥会的第一现场,坚守在不同岗位,以小家奉献于国家,被网友亲切调侃说:“这家人能处!有事他们都上啊!”
对于在北京长大的孟令杰来说,她自小就与奥运有着不解之缘。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时,她正在上小学,2008年8月8日,她眺望着鸟巢上方的绚丽烟火照亮整座城市,注视着奥运火炬在北京燃起熊熊火焰。那时仅有6岁的孟令杰对于奥运的理解还不深刻,要说这颗小小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还是主要源于她的父母。
春节期间,本该团聚的一家三口在冬奥赛事服务保障的各个岗位上,分处于不同岗位的他们度过了最特殊又最光荣的一个春节。除夕之夜,他们通过视频分享着彼此的年夜饭,诉说着过年的喜悦与思念,这个不曾相聚但却因为共同肩负的责任而朝同一个目标齐心努力的春节,显得愈加珍贵而耀眼。他们一家三口的心也因为冬奥而更加紧紧相连。
无独有偶,在京张高铁张家口站,一对志愿者父子用一声声问候、一次次行动,让乘客感受“冬奥之城”张家口的热情。这对父子是张家口冬奥城市志愿者。父亲石刚是当地一所高校的职工,儿子石泽浩是一名体育专业在读研究生。自1月28日以来,这对志愿者“父子兵”一直坚守在张家口站的志愿者岗位上。
做冬奥知识宣讲使者
自冬奥吉祥物“冰墩墩”走红后,关于冬奥法律知识普及成为社会关注重点。春节期间,位于北京朝阳公园南大门的冬奥志愿者服务站点是一个特色普法站点,主要宣传一些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法律知识。
来自南通的冬奥志愿者缪顾进在北京一家律所工作,冬奥会志愿者招募之初,他就第一时间报了名。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他为孩子们科普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版权知识。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江苏籍志愿者唐欣怡,在比赛开始之前,自己就查阅了奥运会相关的资料及术语,还观看了很多冰球比赛,让自己对这项运动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
另一边,春节期间,志愿者郭致维利用春节假期,早上九点便来到通州冬奥文化广场开展志愿服务。为市民讲解导览事宜、宣讲冬奥知识,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他希望在寒假期间通过当志愿者的方式,为北京冬奥会贡献青春力量。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有超过4万名城市志愿者服务在各个岗位。这其中,有各行各业工作者的身影,他们用专业、敬业的服务为冬奥会添彩,共同营造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冬奥氛围,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