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赵得地 龚 静)现代慈善不一定是大额的资金捐赠,更体现在每时每刻发生在身边的小善举。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街道潜龙社区的“老吴帮邻工作坊”,总有一位银发老人戴着单眼放大镜,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修表。多年以来,工作坊一直伫立在这里,里面的老人为附近的居民修复破损物件,延续着邻里互助的温情纽带,更彰显出慈善文化中最真诚的人际温情。
81岁的叶永康正在修补衣服
这位老人名叫叶永康,他今年81岁了,截至目前,这位老人已经与膀胱癌抗争200余天。2024年初,命运给这位老匠人出了道残酷的考题。叶永康被确诊为膀胱癌晚期并已扩散,多次化疗后,他的免疫力急剧下降,一场流感竟引发了“白肺”。多家医院医生都表示束手无策,家人只能将叶永康转入康复医院。病床上的叶永康瘦骨嶙峋,24小时依赖氧气,生命之火似乎随时可能熄灭。
温情在邻里守望中萌发。工作坊的老伙伴们自发排班,每日轮流到医院陪伴。有人将写满祝福的卡片贴满病房墙壁,有人甚至带着待修的闹钟向他“请教”——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告诉叶永康:“我们都在等你回来!”
一个多月后,叶永康决定出院疗养。“答应别人的事,我还没做完。”刚出院,老伴劝他静养,他却指着桌上未修好的钟表执意回到岗位。自此,他开启了“半天医院化疗,半天工坊修物”的日程:每周二、四、六上午雷打不动去医院治疗,下午两点必定准时系上蓝布围裙,出现在工作台前。
化疗让他的手颤抖不止,可一触碰到熟悉的工具,叶永康便又找回了自己惊人的专注力。他从垃圾站捡回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式缝纫机,自购零件埋头苦修半个月,愣是让它重新“哒哒”地运转起来。“叶师傅,你太坚强了!”独居的张大爷拿着被叶永康修补好的汗衫,言语中满是敬佩。社区里,他有了新名字——“铁打的老叶”。
如今,“老吴帮邻工作坊”早已超越维修点的功能。谁家夫妻拌嘴,来这儿听叶永康唠几句家常,怒气便消了大半;邻里因漏水争执,他们既修管道,又当“和事佬”。当被问及高龄带病坚持到底图什么,叶永康一边给老钟表换上电池,一边平静道出心声:“我修这些老物件,就像修自己的命——修好了,就能接着派用场。”
叶永康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修复着社区的点点滴滴,在这间工作坊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无声地书写着“为他人送温暖”的传统美德,而这些美德正是现代慈善的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