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自己和医生有信心”
——山西省抗疫医疗队医护人员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 通讯员 王继侠)“医生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咱们用的都是最好的药,医生护士对咱们又这么好,你们一定要积极配合,要对自己和医生有信心。”2月21日,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刘晋阳在视频里对同患新冠肺炎的妻子和女儿说。
2月2日,由于发热,伴有全身肌肉酸痛、畏寒,刘晋阳觉得自己像感染了新冠肺炎,但又没有接触过湖北来的人员,抱着对家人和亲戚邻居负责的态度,自己到了医院,经过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是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4日凌晨,刘晋阳转入了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并进入重症病房,与医护人员一起开启了与病魔的斗争。
组建山西省内医疗团队
2月4日上午9点,山西省人民医院组织了支援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疗队。作为一名80后的医生李喜梅,这次疫情突来,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支援湖北疫区。医院考虑山西同样也需要医疗队伍,就派她来到同是抗疫前线的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病房。
4日10点30分,李喜梅穿上了隔离衣,套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进入了四院重症病房。在这里,她见到了刘晋阳。
“刘晋阳刚入院时喘得特别厉害,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也只有90左右,正常都在95以上,如果不能改善,会有插管风险。”李喜梅说:“他来了四院当天就做了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第二次的结果也是阳性。”
在晚上交接班的时候,李喜梅特意叮嘱同样来自省医的队员蒋蕊,一定要密切关注这个病人,病情可能随时会有变化。
“支援四院,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蒋蕊说,因为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在此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中,四院专家在参考指南的基础上,形成了极具特色、临床应用中极有效果的“三把斧”治疗方案:第一把斧是用药物增强抗炎效果;第二把斧是通过脱水利尿,为肺组织脱水;第三把斧是进行支持治疗,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而这些,四院专家组都无私地教给了前来支援的医疗队员们。
“刘晋阳太年轻了,刚接手的时候他肺部病变进展明显”,蒋蕊现在想起都心有余悸。因为年轻,就更容易发生“炎症风暴”,一旦出现,会极大地损害免疫系统,同时短时间内就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在“三把斧”方案的治疗下,刘晋阳病情逐步好转,血氧持续升高,病灶逐步减小,慢慢地开始摆脱呼吸机。但医生们却不敢有丝毫大意。李喜梅告诉记者,尽管病情开始好转,但大家还是重点关注他的病情变化,生怕出现一点意外。
“我们也要尽量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刘晋阳尽管病重,但眼神里没有一点戾气,双眼充满了柔和……”医疗队队员石俊英作为重症监护室护士,见过很多由于病重情绪不稳定的病人。但她每次给刘晋阳输液、打针、发药、喂药的时候,他都特别配合。
“医生护士也特别不容易,新冠肺炎传染性这么强,他们在病房照顾我们,我们一定要配合,尽量减少他们的传染风险。”刘晋阳告诉记者。
“其实,得了新冠肺炎的患者特别需要心理疏导。”护士陈石榴对于这点感触特别深。支援四院之前,她在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患者很喜欢向她倾述,她刚接触刘晋阳的时候,他喘得特别厉害,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
后来,陈石榴发现新冠肺炎的患者总是很少与别人交流,有些病人甚至觉得是自己做错事了一样,让人特别心疼。于是,为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陈石榴和其他护士经常与患者交流转移他们注意力,以帮助患者战胜病魔。2月15日,刘晋阳治疗顺利,脱离危险期转入普通病房。
2月21日,山西省人社厅和山西省卫健委决定给予驻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疗救治省级专家组记大功奖励。2月20日,山西已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刘晋阳已经送好几个病友出院,医生和他说,两次核酸检测均是阴性,他也可出院了。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