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 天津市宁河区“为‘宁’志愿”公益创投的实践与探索
2025-10-02 14:25:5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林 夕 津 慈)在天津市宁河区,“秋萍”是一个温暖的符号。李秋萍数十年如一日投身志愿服务,用凡人善举凝聚起爱心洪流。2021年,宁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以她的名字成立专项基金,首批善款汇聚自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老人以及小学生的爱心涓流。这笔带着体温的基金成为志愿服务的“造血干细胞”。2024年,在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为‘宁’志愿”公益创投正式启动,通过基金扶持3个阵地项目和11个活动项目,将留守女童关爱、独居老人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务等民生需求转化为现实图景,探索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多元模式。

  精准对接需求是宁河志愿服务的核心密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项目团队深入社区街巷开展需求调研,最终孵化出覆盖社区治理、生态保护、心理健康等领域的11个优质项目。在七里海河畔,“护海行动”志愿者弯腰捡拾垃圾的身影成为生态守护的生动注脚;俵口镇自由村的活动室里,“老党员讲党史”让志愿服务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蓝天救援队开设的“周末安全课堂”则为假期里的孩子们筑起安全屏障。这些项目如同细密的针脚,将政府政策、社会资源与群众需求精准缝合。

  全周期管理机制为项目成长注入持久动能。从申报指导到成效评估,闭环管理体系为每个项目配备专属“成长手册”。在专业督导团队“园丁式”培育下,社区治理项目“网格七彩积分桥”成功激活居民参与热情,7支志愿服务队通过注册孵化链条,让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变成“参与主角”。

  多元协同机制构建起志愿服务生态圈。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贡献资源,居民化身志愿者,社会组织输出专业力量,这种“跨界合作”模式在“安全暖‘新’”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服务外卖骑手的团队不仅开展安全培训,更通过骑手流动服务站将应急知识传递给更多市民。2025年公益创投启动会上,15个新入选项目中自筹资金占比超五成,标志着社会力量参与度的显著提升。

  宣传矩阵的构建让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宁河区将宣传推广作为项目培育的重要环节,通过 “线上+线下”矩阵提升公益创投社会知晓度。宁河区“为‘宁’志愿”工作获多家媒体报道,其中“护海行动”项目入选市级志愿服务案例。随着2025年“花蕾守护”“文明新风自由行”等项目的推进,宁河志愿服务正从单一服务向多元治理升级,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文化品牌。

  随着公益创投机制的持续深化,宁河区志愿服务正成长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民生服务的“前沿阵地”,为基层治理注入澎湃的动力。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