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江海善潮奔涌 千年城脉绵延 —— 南通“慈善之城”托起生命方舟
2025-08-11 09:26:26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卢铖卉)588元的年卡退款,点燃了善意的火种;许愿池里12083元硬币,汇聚成生命的希望。当江苏省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爱心桥梁,南通“慈善之城”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今年7月,一场始于动物园年卡用户求助的暖心故事,不仅托起了2岁女童小然的生命希望,更让张謇故里的慈善基因在当代绽放出夺目光彩。

生命呼救:一枚年卡背后的生死时速

  7月9日上午,一通带着哭腔的求助电话打破了动物园办公室的平静。一位年卡用户哽咽着诉说自己2岁多的女儿小然罹患横纹肌肉瘤,正躺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病床上。高额的治疗费用已让这个普通家庭捉襟见肘,走投无路之际,家长想起4月刚办理的588元年卡,希望能退款应急。工作人员调取记录发现,这张价值588元的年卡,在短短两个月内被使用了5次。照片里,小然在熊猫馆前绽放的灿烂笑容,与此刻病床上的虚弱身影形成强烈反差。“退卡是本分,但我们能做的远不止于此。”江苏森迪文旅集团运营经理曹菁琳回忆决策时刻说:“我们当即决定:全额退款、保留年卡权益。”

  善意的涟漪并未就此止步。其母公司江苏森迪文旅集团紧急启动公益救助机制,追加5万元专项救助金;工作人员顶着高温,耗时20小时,从景观湖的许愿池内打捞并清点硬币——这些承载着游客“学业有成”“平安喜乐”等祝福的硬币,最终化作12083元救命钱。7月11日,当62083元善款和毛绒小熊猫玩偶送到小然床前时,这份沉甸甸的爱意让这个身处困境的家庭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曹菁琳悄悄和小然拉钩:“等你病好了,我们接你去动物园看真的小熊猫。”

江海回响:一座城的善意共振

  这场爱心接力迅速引发全城共鸣。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将中甲联赛票房收入的20%捐赠给小然,用实际行动展现体育温情;南通市青年商会通过“圆梦爱心”基金捐赠3万元,“我们不仅要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更要当社会责任的践行者”;民盟开发区基层委员会发起“民盟·青商”爱心教育发展基金,2万元善款精准对接后续治疗需求,延续动物园“许愿池”的爱心传递。

  更令人动容的是,普通市民也用最质朴的方式延续着善意。《江海晚报》“关爱一线牵”栏目携手南通市慈善联合总会向社会爱心人士及爱心基金募集到10800元善款,为小然一家再添一份费用保障。市慈善联合总会同时表示,待向小然家长了解具体情况后,如果符合条件,将为小然申请江苏省困难家庭儿童重特大疾病救助项目,切实减轻小然的医疗负担。小然上幼儿园后,如果家境仍未改善,还将把小然纳入“大手牵小手 一起向未来”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关爱项目,开展重点、精准、系统、跟踪的帮扶,守护小然健康成长。

  事件引发全国关注后,河北球迷王女士专程赶到南通,在许愿池投入硬币:“这里的祝福真的能实现。”园方数据显示,自7月11日捐赠后,许愿池硬币数量已恢复至原有规模,且新增大量外地游客捐赠。

  目前,小然的筹款水滴筹链接已经关闭。“大家的爱心我们都收到了,目前小然的治疗费用暂时有了保障,非常感谢每一位帮助我们的人。”小然母亲的话语中满是感激,这感激背后,是一座城市慈善力量的汇聚,是慈善血脉滋养出的温暖果实。

慈善基因:从张謇到“真南哥”的精神传承

  南通的善意源于千年江海文化滋养,慈善血脉绵延百年。先贤张謇秉持“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理念,创办23类慈善机构,形成全国最全面的慈善体系,为南通慈善奠定根基。1912年起,养老院、盲哑学校、栖流所等相继建成,惠及众多困难群众。

  张謇之后,慈善精神薪火相传。1995年,“莫文隋”匿名助学引发全城向善热潮,衍生出莫文隋支教团等公益力量。“江海志愿者”发展至200多万人,“爱心邮路”“西部支教”等品牌持续发力,“南通现象”成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典型。

  “张謇先生当年创办新育婴堂时说‘慈善者,教养之遗意也’,今天我们守护小然,正是对先贤精神的最好传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南通市慈善联合总会会长黄巍东说,这传承,便是慈善血脉的代代相续。

  新时代,慈善血脉更显活力。这种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更在制度保障下更加畅通。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亲临南通,专程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高度评价张謇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造福社会的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2021年9月,南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南通市“慈善之城”建设实施意见》,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首个由市委、市政府正式发文建设“慈善之城”,并将其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城市。特别是启动仪式上,20多家企业向“张謇慈善基金”现场捐赠,生动传承张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如今,在全市范围内,102个乡镇(街道)、1901个城乡社区全部建成慈善分会、慈善工作站,实现基层慈善组织全覆盖。全市慈善系统每年实施“仁心助医、爱心助学、慈心助老、情心助困、暖心助孤、善心助残、诚心助公、匠心助美”等八大系列40多个慈善项目,仅2024年,全市慈善系统累计募集善款4.71亿元,共支出善款4.65亿元,帮扶困难群众54.4万人次。联合市文明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等8部门共同实施的“大手牵小手 一起向未来”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关爱项目面向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家庭儿童以及坚持求学的重病重残儿童等四大类困境未成年人,通过重点帮扶、精准帮扶、系统帮扶、跟踪帮扶,多点发力打出“资金帮扶与亲情关爱、健康成长与智慧赋能”的组合拳。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发放关爱金1342.2万元,惠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习阶段困境未成年人6501人次。广泛招募“爱心妈妈”“爱心志愿者”等,与843名有需要的困境儿童“一对一”结对,从生活、成长、心理、学习等四方面打造“四维”关爱服务清单,通过走访慰问和电话微信关怀等形式常态化开展亲情关爱服务,累计开展线下入户走访慰问4000余次,开展线上亲情关爱服务3万余次,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慈善品牌项目”,受助儿童普遍向上向善向好。项目相关做法被媒体报道27次,形成可复制的困境儿童帮扶“南通模式”。

  “南通的慈善不是一时的善举,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永恒基因。”黄巍东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南通慈善之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慈善工作的力度大大增强,善款募集和救助总量逐年提升,凡人善举竞相涌现,慈善氛围日益浓厚,南通慈善工作得到国家、省、市领导充分肯定。这场爱心接力,正是南通慈善基因的生动延续,更是江海儿女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慈善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的生动呈现,为求真务实地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注入新的动能,为与时俱进地光大‘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增添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