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张艳芳)近日,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西光社区凭借创新打造的“慈善幸福家园”,走出一条公益慈善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通过激发社区“自我造血”功能,成功破解多项民生难题,引发广泛关注。
快递驿站反哺社区治理
快递存取不便曾是西光社区14街坊居民的烦心事,居民存取快递需步行一公里,且服务质量差。社区党委书记任晓超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家中走访调研,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最终结合600余份翔实的民意调查结果,联合西安信和物业重启因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封闭的小区南门,并在南门公共区域建成30平方米的“西光生活综合服务驿站”。该驿站集快递存取、物品暂存、便民充电等功能于一体,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还为3名居民(含2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2025年,驿站将首笔4000元收益定向捐给社区,用于64号楼涂鸦粉刷工程,后续还计划加装公共纳凉椅,形成“便民服务—创收反哺—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多元共治破解涂鸦顽疾
西光14街坊64号楼因出入人员众多且成分复杂,公共墙面乱涂乱画超2000平方米,186户居民对此不堪其扰。西光社区启动“3515工作法”(“3”方力量协同、“5”项措施并行、“15”分钟快速响应),组织物业保安、网格员与小区志愿者成立“文明劝导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常态化巡查劝阻;通过加装警示标识、强化门禁管理,遏制尾随现象;发动住户成立“邻里监督小组”,形成群防群治合力。4月25日“公益星期五”当天,50余名社区党员、青年志愿者及热心居民对24层楼道进行集中粉刷,覆盖全部涂鸦痕迹。“粉刷只是第一步,后续我们还将根据居民需求完善公共设施。”任晓超表示。
构建“15分钟服务圈”
西光社区以6个网格工作站为阵地,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嵌入文化艺术中心、健康小屋、社区食堂等场景,实现服务与创收双赢。各分站组建40至130人的志愿者队伍,联动68家共建单位,每周五开展“公益星期五”活动,形成“周一至周三走访、周四整合资源、周五集中服务”的高效机制。目前,“慈善幸福家园”已提供12个就业岗位,服务覆盖 6000余名居民,实现稳定自我造血。
“我们将坚持‘住西光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让公益慈善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任晓超表示。如今,粉刷一新的楼道、驿站便捷的存取服务与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共同勾勒出西光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图景,而计划中的纳凉椅等便民设施,将继续书写这份民生答卷。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