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擦亮“善行萧山”金名片 —— 杭州市萧山区慈善总会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区域范例
2025-03-03 12:02:0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文昱洲)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慈善总会履职有担当,工作有成效,在构建慈善发展新格局、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保障民生等方面主动作为,受到当地群众广泛赞誉。2024年,区慈善总会共接收善款1.08亿元,发放救助款8558.86万元,帮扶困难群众4.81万人次,“善行萧山”金名片持续绽放新的光彩。

“协力同善”聚合力

  慈善款物筹募是慈善组织乃至慈善事业的生命线。萧山区慈善总会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与慈善工作融合发展,着力夯实慈善资金底盘,增强救助实力,全方位激发萧山“善能量”。

  一是巩固善主,提升量能。从“抓基干、抓基金、抓基础、抓基层”入手,萧山区慈善总会通过定期走访留本冠名基金企业、向爱心企业汇报工作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等形式,巩固“老善主”,通过开展慈善捐助项目营销、共富帮扶慈善项目认领等活动,带动“新善主”。善款募集量稳中有升,连续多年保持在1亿元以上。

  二是完善机制,提升效率。从强化保障机制、长效机制、创新机制入手,萧山区慈善总会提高留本冠名基金增值收益的收缴率和收缴速度,夯实长效捐助的合作基础。2024年,募集留本冠名基金增值收益超5000万元,履约率较上一年度提高8%。

  三是拓展途径,提升活力。从“慈善+基金”“慈善+信托”“慈善+公共服务”“慈善+网络”“慈善+现场捐”入手,萧山区慈善总会不断创新慈善募集途径——运行“智慧慈善”系统,实现捐赠开票在线完成;设置“一村一码”,549个村社慈善工作站募集善款近2600万元;发放3.8万张慈善卡,捐赠增值收益2766.32万元。

“为民增善”强品牌

  “为民增善”始终是萧山区慈善总会的工作出发点。他们对照区委全会提出的“健全社会救助和慈善融合发展体系,打造‘善行萧山’”工作部署,全面加强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慈善救助体系。

  通过链接民政救助大数据,萧山区慈善总会面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提供“六助”常态化普惠化救助,促进救助需求与慈善供给的有效对接、精准匹配。2024年,共向8529户家庭发放“热心助困补短板”助困金2022.21万元,向9614户家庭发放“仁心助医铸希望”助医金2750.53万元,向6597名学生发放“爱心助学扶志智”助学金1754.24万元。同时,通过“慈心助老暖夕阳”“暖心助孤爱同行”“善心助残送温暖”分门别类为困难群众架起“暖心桥”。

  萧山区慈善总会每年推出30大救助项目,着力提升对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分层分类开展慈善帮扶的质效。如,“情暖万家 善行萧然”年前慰问项目每年为1万余户困难家庭送去总计超1500万元的救助金,“共享美好‘食’光”项目连续5年每年投入150万元支持村社老年食堂建设,“焕新家”项目投入善款700余万元为困难家庭改造住房,“行知班助学”项目累计为204名困难优秀高中生发放善款近370万元。

  为增强“造血”功能,萧山区慈善总会在益农、靖江、楼塔、浦阳等镇街打造7个共富慈善基地,助力千余户困难家庭实现就业增收。其中,益农镇慈善扶困和助残共富基地累计帮助237户困难农户实现增收445万元;2024年新打造的浦阳镇传化慈善大棚已由10个试点大棚扩增至20个,全年带动村民增收22万元。

“善聚人心”夯基础

  创新是慈善事业的活力源泉。萧山区慈善总会充分发扬“潮起大爱·善为人先”的精神,努力探索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萧山区慈善总会倾力打造“一站一品”特色慈善服务品牌。全区549个村社慈善工作站基本做到班子、牌子、房子、票子、机制“五子登科”,通过横向拓宽、纵向深入,做优做大慈善生态圈。北干街道天悦工作站“社区合伙人”模式、宁围街道宁新村工作站“一薪一亿”共富品牌等应运而生,以“善”力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为打通慈善帮扶救助“最后一公里”,萧山区慈善总会在指导村社慈善工作站利用“一村一码”募集善款的同时,进一步开源增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与区委统战部、区民政局等加强合作,将部分乡贤基金统一纳入工作站用于村社内部救助,实现“群众有困难、救助不出村”。

  为让广大群众“零距离”感受慈善的暖心服务,萧山区慈善总会不断提升“小而暖”慈善义工服务新体验。2024年,区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8000余名在册义工共开展5500余场活动,为市民群众提供900余项慈善服务,慈善“红马甲”已成为萧山街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