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魏 筱)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着力推动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项目、社区慈善类组织、社区慈善人才“四善”建设,打造社区慈善服务综合体,形成独具合肥特色的“四善一体”社区慈善建设新模式,汇聚慈善力量,拓展社区慈善的“边际线”,让“爱的暖流”到处涌动,让慈善成为城市的一道最美风景线。
日前,笔者从合肥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合肥市已设立1345只社区(村)慈善基金。这些基金如同1345个“爱心蓄水池”,筹集善款2723万元,汇聚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与力量。
通过社区慈善基金,合肥市打造了“一米阳光助残”“慈善助老”等744个特色项目,服务群众超20万人次,让慈行善举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
“因身体原因加上年事已高,社区工作人员经常过来看看我,帮我打扫卫生、理发,和我聊天。”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81岁的居民丁厚珍高兴地说。据了解,为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三里庵街道依法在蜀山区慈善协会社会救助专项慈善基金下设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慈善基金账户,并成立社区“救急难”互助基金。
这是社区慈善基金运用的一个缩影。合肥市大力发展社区慈善组织,推进街镇慈善志愿服务联合会建设,实现市、县、镇三级慈善组织全覆盖。据悉,目前全市已经构建起“专业社工+社区能人+志愿者”的三级人才梯队,全市持证社工达12146人,培养社区慈善骨干1500余名。通过社工学历提升计划、“慈善劝募员”认证等培育体系,受助者与助人者的身份转换正在合肥市多个社区生动上演,持续释放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居民慈善参与率已从3年前的18%提升至46%,“日行一善”渐成市民生活的新常态。当前,合肥正推动慈善事业实现三重跨越: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建转变,从节日关怀向日常浸润延伸,从物资救助向治理创新升级。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