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广州市退休职工捐出毕生积蓄做慈善
2024-11-25 10:41:4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李国全 郑 鹏)广东羊城,亦称善城。“人人慈善”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

  自广州市慈善会成立以来,30年里见证了许多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从事不同的工作,却以质朴无华的行动,激荡起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热情。

  李广阳,就是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小人物”。

  作为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的一位普通职工,2002年6月在临退休前,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毕生积蓄28万余元,毫无保留地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其善行义举在2004年荣获“广州十大慈善之星”的美誉,成为众人敬仰的典范。

已记不清捐了多少金额

  自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以来,已经过去了10余年,李广阳已步入耄耋之年,头发已经花白。

  因为身体的原因,李广阳和女儿生活在一起。谈及当年捐款的初衷,李广阳言及岁月久远,记忆已模糊。对于父亲这一善举,其女儿亦坦言,当时毫不知情,直至父亲默默完成了捐赠,才知晓真相。

  这次捐赠,发生在四川汶川地震次日。当时,李广阳毅然决然地将10万元积蓄捐赠给市慈善会。

  尽管个人生活并不富裕,面对为何不留下这笔钱以备养老的疑问,李广阳话语质朴而坚定:“目睹电视上灾区孩子失去家园的惨状,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份帮助。而我尚有退休金维持生计,生活还算安稳。”

  李广阳的慈善之路,远不止于此。临近退休之际,他更是将毕生积蓄28万元毫无保留地赠予广州市慈善会,助力慈善医院的建设。此外,他每月从微薄的退休金中拿出300元,持续投入农行的“扶孤助学”捐款箱。数年间,李广阳累计捐赠逾40万元。

一生节俭为慈善

  拿出毕生积蓄做慈善的李广阳,其实日常生活并不富裕,平时生活节俭出了名。

  1981年,因为工作调动,李广阳来到广州市救助站成为一名普通职工,一直居住在该救助站宿舍区。他上下班全靠一辆旧自行车,回家看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晚上睡在只铺凉席的铁架床上,在这样不到10平方米的宿舍里一住就是十几年。

  曾经有媒体报道,李广阳家里最值钱的就是旧款电视机和一个还算比较新的木制夹板衣柜,此外,再难找到一件像样的东西。

  曾经单位同事好几次动员李广阳搬到旁边的新楼居住,但被李广阳拒绝,怎么都不肯搬。他不肯搬的理由很简单——“房子够住就行了!”

  救助站退休工会主席高云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老李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在单位二十多年就穿工作服,外出就一两件衣服。

  让高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在一次单位组织外出活动中,天气炎热,李广阳即使走了20多分钟也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喝。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极度“吝啬”的人,却在得知汶川地震灾情后,拿出了自己平时的积蓄捐赠给灾区,末了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大家都来捐款才有用。”

平凡人物的人间大爱

  正是这样一位朴素“孤寒”的李伯,用不平凡的举动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多年前,这种“人人慈善为人人”的慈善氛围已在广州这座城市的“人情味”中悄然萌芽。30年来,广州市慈善会累计筹集捐赠超51亿元,数字的背后,汇聚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正是这样一个个“不平凡”的人物,构成了羊城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广州市慈善会发展的30年,凝聚了太多这样的力量。这份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在关键时刻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