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谷玉莹)从长远发展前景来看,社区慈善大有可为。社区慈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回归慈善发展本质、促进社区发展、激发社会活力、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新修改的慈善法将于今年9月5日正式,其第九十六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为社区慈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政策支持,表现出国家对社区慈善事业的明确鼓励和积极推动。社区慈善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区慈善的实践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创新。
8月16日至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带队在“社区慈善实验”甘肃酒泉试点进行调研,调研组对酒泉试点取得的工作成效和社会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郑功成评价其“创造性地开启了社区慈善的工作局面,为推进社区慈善实验项目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作为“在白纸上作画”的西北地区唯一试点,官北沟社区慈善“破沙而出”,在组织建设、服务开展、资源协调、物资保障、人才培养、数字助力、慈善文化、阵地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成立枢纽型社区社会公益服务组织
枢纽型社区社会公益服务组织“祯祥社”因社区慈善实验试点而生,为官北沟社区发展而积极探索。2023年11月25日,“社区慈善实验”酒泉试点举行启动仪式并宣布成立枢纽型社区社会公益服务组织“祯祥社”。经过在实践中的摸索历练,祯祥社更加清晰自身作为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区发展的助手定位,厘清了“让社区更加温暖,让幸福更有质感”的使命,将酒泉市内外的社区慈善项目与社区需求有效对接,确保了这些项目能够精准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与进步。枢纽型社区社会公益服务组织的建立补充了现有服务体系,它通过链接与整合社区内外的资源,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选项,同时也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方面的管理减轻了压力、提高了效率。
充实“两库”践行“以服务促动员”
官北沟社区慈善开展了社区需求与资源的摸底调查,建立并动态管理社区需求信息库、资源库。一方面,在开展500余份问卷调查以及入户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需求分析报告,并通过建立乒乓球爱好群、假期实践活动群等居民活动群的方式,吸纳1000余位活动参与者;另一方面,分类建立资源库,现已挖掘、动员社区能人30余人、爱心商户20余家、爱心企业10余家、共建单位10余家、社区活跃志愿队7支,建立爱心商户群、社区工作伙伴群等,且成功帮助社区能人备案社区社会组织“美育驿站”。
官北沟社区慈善还依托枢纽型组织祯祥社对接需求与资源,开展服务活动150余场,并逐渐推动社区慈善活动常态化、模块化建设。创立自设项目——“一起”系列活动与村居融合项目、联合设计应急救护培训融入“慈善社区”试点项目、官北沟社区“北极星”儿童观察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项目、“中华文物我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国学文化传播项目等。
搭建社区慈善发展机制
官北沟社区慈善注重机制搭建,除社区动员与项目服务外,还初步搭建起资源协调机制、物资保障机制、数字助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慈善文化机制。
在资源协调机制方面,一是建立了市、区、街道和社区的项目沟通协调机制。二是积极与酒泉市红十字会、方舟救援队、蓝天救援队、酒泉市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等沟通衔接,盘活关心社区慈善发展的各类组织资源。三是建立了与社区内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商户、志愿者等的资源联动机制。
在物资保障机制方面,官北沟社区慈善在酒泉市慈善联合总会设立官北沟社区慈善基金以及3只小额冠名基金,目前共筹集资金4.5万元(到账)。其慈善基金来源包括爱心居民和商户捐助、公益市集收入、“商业+公益”回馈、线上募捐、社会相关人士捐助等。
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一是官北沟社区慈善试点得到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专家的支持,开展了3期“社区慈善讲堂”,邀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专家教授以及中民社会捐助发展中心、广东广州番禺区慈善会的实务专家为街道和社区相关人员授课。二是社区两委和祯祥社成员积极参加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组织的社区慈善交流活动,向试点兄弟地区学习经验做法;祯祥社成员还自费前往广东深圳、四川成都等地参访学习多地社区慈善和社区治理的成果。三是来自北京和酒泉的本、硕、博学生参与社区慈善实验实践,与社区工作者一同自研自修,在陪伴中相互成长。
在数字助力机制方面,目前,官北沟社区慈善项目已成功上线腾讯公益平台,开展线上募捐。同时,腾讯技术公益——数字工具箱的部分工具使用也已融入社区伙伴日常工作。此外,开展的社区慈善活动通过“祯祥社驿”公众号和“官北沟社区”公众号向社区内外宣传。
此外,在慈善文化机制方面,官北沟社区慈善主动寻求国学传播项目落地,并进行可视化的慈善文化氛围营造工作。一是建立“国学传播基地”,将“国学”与“家风家教”紧密结合,融入社区治理之中,从思想上服务居民。二是通过在人流量大、居民常去的活动区域进行展板宣传、标语布置等,在物理环境中营造社区慈善氛围;通过在社区公众号开展“社区慈善”专题宣传板块更广泛地传播慈善文化。
打造官北沟社区慈善空间
官北沟社区慈善阵地建设也是社区慈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社区慈善实验试点开启以来,社区利用多个公共空间开展公益慈善服务活动,并专门建设打造了国泰家园的社区慈善空间,有效拓展了居民活动空间。通过祯祥社的设计与改造,社区慈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居民参与活动,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居民的参与度。其次,官北沟社区慈善空间在布置上,注重文化内涵的注入和环境氛围的营造,通过展示社区文化、艺术等元素,让慈善空间成为传播慈善文化的窗口。
酒泉试点的社区慈善工作表明,即便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社区通过集体努力和智慧,依然能够开拓出无限的可能性。从酒泉的实践经验来看,社区慈善的成效并非单纯依赖于社区内的经济繁荣,而是立足于社区本身,以居民内生动力为核心,以互助合作为纽带,通过构建联结和促进合作来推动社区的共同进步。这种共同进步,一方面体现在社区慈善的多元参与主体上,“用社区人,办社区事”,居民和爱心商户等不仅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社区幸福感的获得者;另一方面,体现在社区慈善对居民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关照上,不仅解决居民的物质需求,更注重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了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社区慈善的舞台宽广无边,其价值和潜力正待发掘和实现,未来,社区慈善大有可为。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区慈善实验项目学术助理)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