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扬中市13家“慈善工坊”惠泽残疾人
2024-07-08 09:55:5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杨文琳)“有了这个工坊,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还减少了家里人的负担,真好!”近日,江苏省扬中市三茅街道“慈善工坊”的成员肖广贞拿到了自己4个月的劳动报酬,1800多元的电热管加工收入加上400多元的奖励金,让这位老人的脸上笑开了花。

  肖广贞是三茅街道残疾人之家的“老面孔”了。他表示,从原来的“孤单”“没事做”到现在每天“忙活”,他亲眼见证了身边残疾人工友的变化,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慈善工坊的成立,不仅为他们带来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让他们更加开朗自信。

  “在这里,残疾人不仅能够参与辅助性就业,还能享受康复训练、人文、托养、日间照料、维权等服务。”三茅街道残联理事长高燕向笔者详细介绍了三茅街道慈善工坊的运营情况。据了解,自引入电热管加工项目以来,慈善工坊的残疾人每月能增加300元—1000元不等的收入,大大提高了残疾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我们希望能充分发挥慈善工坊的职能,真正做到照料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方,把慈善工坊打造成宜居宜业的温馨家园。”高燕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鼓励残疾人通过自主劳动获得收入,今年以来,扬中市慈善总会与市残联共同在各镇 (街道)、村成立的残疾人之家 (或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内设立“慈善工坊”,帮助残疾人增产增收,实现“家门口”就业。

  扬中市慈善总会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慈善工坊”给予桌椅、设备、文创等项目补贴,对参与辅助性就业的所有残疾人,按照其劳动报酬的25%进行激励,同时每年对残疾人“慈善工坊”进行考核评价,依据考核得分实施分档奖励。这笔帮扶资金从何而来?据了解,扬中市爱心企业亿能集团在市慈善总会设立了600万元的冠名基金,专门用于“残疾人慈善工坊”项目。

  目前,扬中市已建成6家镇级残疾人“慈善工坊”、7家村级残疾人“慈善工坊”,为全市近2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和精神、智力障碍患者提供劳动、康复、托养等公益性服务。今年1月-4月,扬中市已累计为140余位残疾人发放劳动收入16余万元、薪酬奖励金4万余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