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规范推进慈善教育 培养善良仁爱学生
2023-12-31 11:26:54    慈善公益报

□ 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校长 郭海峰

  图为实验初中设立慈善文化墙善存于心,爱施于行。慈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扶危济困观念的有效途径。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历来重视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将慈善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实现以善育德、德才双馨的教育目标。目前,“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常态工作,重点工作,特色工作。

  一、研讨实践形成《读本》,推进慈善教育规范化

  为了促进慈善教育的规范化、实效化,学校将慈善教育课纳入校本研修,严格落实“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四有”(有教案、有课件、有记录、有反思)原则,探索慈善课的有效教法,让学生从中了解“慈善”概念,交流“慈善”义举,感受“慈善”意义。积极开展慈善课赛教活动,筛选并完善优秀教案,编撰成册,成为特色鲜明的德育校本教材——《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慈善教育读本》。让慈善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实现慈善教育规范化。

  二、创新活动拓展形式,培养善心善行常态化

  1.扎实开展慈善活动。坚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学期定期开展“爱心歌曲大家唱”“‘善在心中’书法比赛”“‘爱满人间’摄影比赛”“‘爱心成长’朗读者活动”“‘善行伴我成长’演讲比赛”“‘窗花寄爱心’剪纸”等活动,让学生心存善念,践行慈善。

  2.“日行一善”常抓不懈。“慈善之星”定期评选,学生们每天做善事、得善星、记善行,让“行善”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

  3.定期组织“爱心活动”。师生们一起开展“节约一张纸,捐赠一件物”“精准扶困,实验人在行动”“暖冬行动”等募捐活动,并与城乡发展共同体学校、儿童福利院结成爱心联盟,不定期送图书、举办联欢活动。

  4.踊跃参加支教交流。学校先后有40余名教师倾情农村教育,为共同体学校定期送教下乡,进行扶困励志宣讲,看望慰问困难学生。多年来,为共同体学校捐赠财物价值共计170余万元。

  三、耳濡目染长期熏陶,提升师生品行长效化

  利用学校慈善文化长廊、国旗下演讲、电子屏、主题展板等多样宣传形式,让慈善教育浸润于心,外化于行,在点滴教育中注重学生品行提升,使得慈善教育长效化。

  走进校园,到处洋溢着慈善的气息。学生们在微笑间主动问好,在礼让间有序排队,在低头间主动捡拾纸屑,在放学就餐间诵读“善”的诗词。教育的实效不仅局限在学校,校园外的改变更显可贵。一个个电话,一封封书信,一面面锦旗……学生家长曾多次通过不同形式向学校表示感谢,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惊喜,学校的慈善教育成效显著。

  公交车上让座的身影、马路上搀扶老人的举动、公园里拾金不昧的善举、捐赠仪式上热心奉献的慷慨……可爱的孩子们在校园里成长,在社会中历练成才,这才是慈善教育的真正意义。

  在探索慈善教育的道路上,渭南市实验初中将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让慈善的暖流浸润每个师生的心田,让爱的教育滋养大地,让中华美德永流传。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