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慈善相伴,书写最美诗篇
—— 读小学版《慈善读本》有感
□ 常熟市周行中心小学六年级(4)学生 季梓萌
在这金风送爽、桂子飘香的十一月,我很幸运地在校园里与小学版《慈善读本》相遇,开启了一段温暖而有意义的阅读之旅。
沐浴秋阳,陶醉秋风,我轻轻地翻开书中的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爱心序曲——“爱,在生命诞生的时刻”。细细阅之,里面一个个慈善事迹让我感动,受益匪浅。至今回想起来,故事《记住,我爱你》依旧会使我热泪盈眶。
那是5.12汶川地震过后,巴蜀之地满目狼藉,进行搜救的救援人员在垮塌的房子里发现一具女性遗体,其身体已被压得变形,但是双膝依然保持着跪的姿势,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臂着地支撑着身体。然而,当救援队长感到绝望之际,意外地发现就在女人身子底下有一名三四个月大的婴儿,由于母亲庇护竟毫无损伤。随行的医生在包裹孩子的被子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面是这位母亲给孩子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就是这个故事,一度成为当时电视广播的热搜话题“记住,我爱你”。是啊,那位逝去的母亲对孩子的守护是一种爱,正因为这种爱让她有力地支撑出孩子的一方“晴空”,给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母爱,是如此无私,如此伟大啊!它可以付出一切物质财富,甚至自己的生命!读着读着,我的心情已久久不能平静……
岁月如梭,流逝的是短暂光阴,珍藏的是长久感动。2010年12月的一天,我幸运地诞生在这美丽的世界。从幼稚到成熟,从单纯到懂事,每天我沐浴在灿烂美好的阳光里,无忧无虑地笑着、闹着、撒娇着,这份岁月静好的幸福何尝不是母亲带给我的呢?空闲时,她带我散步;难过时,她给我安慰;孤单时,她陪我解闷;挫折时,她推我前进……这份爱与温暖引领着我茁壮地成长,体验生活,汲取知识,学会做人。从小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馈关心爱护我的每一个人,或许这是我对母爱最好的报答。
继续阅读,继续感悟书中的慈善之美。从第一单元的爱心之歌到第二单元的爱心图片,从第三单元的爱心故事到第四单元的爱心童话,从第五单元的爱心剧场到第六单元的爱心行动——每一章,每一节,我都深深地体会到爱心、慈善的力量与动力,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多关爱那些困弱群体。我们的力量很弱小,仅可以把自己的零用钱、文具、衣物和学习用品等捐给有需要的困难同龄人,仅可以给爱我的人在节日时送上一份亲手制作的小礼物,仅可以当别人摔倒时主动上前搀扶送上安慰……虽然我能做的很少很少,但是我知道,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所以爱与奉献是生活的真谛。心怀感恩,春暖会花开,人间会更美好。
我愿去做冬日里,他人需要点燃取暖的那一把火;我愿去做夏日里,掠过他人脸上的那一阵微风;我愿去做春天里,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那一抹幸福的笑容。同学们,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与慈善相伴,共同行动起来,书写人间最美的诗篇吧!
(指导老师:祁静)
带着善良上路
—— 《慈善读本》读后感
□ 常熟市福山中心小学六(3)班学生 高宇阳
《慈善读本》一书给我们讲了许多善良人做善事的故事。那到底什么才是善良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真正的善良并不单是外在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信念。这种信念不是在寺庙里祈祷得多么虔诚,而是在生活的细微之处显示出对他人的关爱。善事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无论大小,只要尽自己的力,怀着真诚之心去做,那就是善良。
书中有个《记住,我爱你》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汶川大地震后,救援人员在搜救时发现了一具女性遗体,她被坍塌下来的房屋压着,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在她的身子底下有个襁褓,孩子被包裹在被子里甜甜地睡着,包裹里还有一部手机,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你如果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爱,这样的爱与力量,感染着每一个人。爱就是一颗种子,只要播下它,人间就不会失去希望,生命就能重新焕发光彩。
爱,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我们也该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去帮助身边的人。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个同学, 不小心被门夹到手指,出血了,我和几位同学都着急地走上前,查看他的伤势是否严重。向老师汇报后,我又赶紧带他去医务室,清理伤口,然后包扎。虽然这件事很不起眼,但我心里为自己帮助了别人而感到无比高兴。再比如,有同学丢了东西,我们也不能因为事不关己而漠不关心,要是周围的同学都能主动帮忙找找,找到的几率就会更大。这些事看似很琐碎,但是只要人人都善意地去帮助别人,就会让每一个同学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社会其实就是一个超大的班级,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自己也会收获快乐,这是比什么都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带着善良上路,它就是你的守护神,可以给你带来幸运、友爱和祝福。
(指导老师:范丹薇 )
人间大爱——慈善
—— 《慈善读本》读后感
□ 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六(8)班学生 钱介和
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我一看书名:“慈善读本”。
“有了爱心,就有了慈善,就会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当你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关爱你、帮助你”——这是作者给“爱心慈善”下的定义。用自己的爱去帮助别人,点亮爱的灯塔,照亮整个世界。只要我们有爱心,一定能驱散人们心中不安的阴云。
慈善不分大小,前有“国母”宋庆龄先生荣获“加强国际和平”金奖状,后有天津普通老人白方礼靠蹬三轮资助多名大学生“感动中国”。慈善像一阵和煦的春风,给每个人心中带来一缕春光;如同一根根琴弦,弹出世界上最动人的乐曲。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
那是一个新年的夜晚,哗哗下着大雨,空气格外冷,但是屋内热闹非凡,亲戚们挤满了小小的客厅,大家一起吃着年夜饭,彼此说说笑笑,却唯独少了我爸爸。当时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形式十分严峻,苏州已成为中高风险地区。爸爸是高速公路上的路政工作者,此时正在梅李高速公路的收费站设立关卡,检查来常熟人员的车辆。吃完晚饭,我和爸爸视频通话,发现爸爸竟成了“大白”——他正在宿舍里,厚厚的防护服也遮盖不了他极度疲惫的状态,布满灰尘的防护罩里面,一粒一粒豆大的汗珠紧贴着黝黑的脸颊滑下来,洇湿了那片浅蓝。爸爸身后,有许多快溢出视频屏幕的杂乱的方便面盒子,这就是爸爸的一日三餐。
突然,镜头花了,只剩下“噼里啪啦”的声响,接着是一条充满爸爸急促脚步声。忽然镜头一转……
暗夜。
大雨。
警灯。
车流。
爸爸说了句“我还有事,下次再聊吧”,就挂断了电话。
事后,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照片:夜色弥漫的服务站,爸爸正在弯腰给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司机测体温,防护罩已被雨水沁湿,手臂上的警灯还在不停地闪烁着。另一张照片拍的是爸爸正信步向车流走去,略显佝偻的背上大大地写着姓名。爸爸正是用这佝偻的、充满爱的背影扛起了群众安全的责任,用疲惫的身躯为这座城市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和他的同事们用自己的爱心与病毒抗争,击退了绝望,带来了一丝曙光,千百万丝的曙光融合在一起,带来了慈善的黎明。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孟子曾说过:“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让我们伸出爱心之手,共创人间大爱——慈善!
(指导老师:徐妹)
因为爱,所以爱!
—— 《慈善读本》读后感
□ 常熟市新区小学六(2)班 林佳琪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近期,我读了学校老师发的《慈善读本》这本书后,感触颇深。这本书从一开始便让我明白爱的由来。爱,在生命诞生的时刻,由我们的父母给予,随着我们的生命一起到来。我们一生下来便伴随着哭声,因为我们那时非常弱小,感受不到安全,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给了我们温暖和爱,产房里的医生、护士给了我们温暖和爱。世上的人都在直接或间接地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着我们幼小的生命,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里写满了大大的浓浓的爱。生活,因爱而美好!
书中有一个最让我印象深刻并感动的故事——《比天使更美丽的女人》。这个故事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艾米,还有她的父母。艾米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她非常同情南非的黑人,并在获得富尔布莱特奖学金后毅然决然选择去了南非。她想帮助当地的黑人,可是却被一群黑人杀害了。痛失爱女的比尔夫妇不但没有仇恨报复他们,还决定留在黑人小镇那恶劣的环境中。他们要继续完成女儿的心愿,帮助那里的居民,使社区变好。他们拿出 50万美金开办讲习班,并为有志于上大学的孩子提供辅导。南非前总统向艾米的母亲琳达颁发了“跨越国界关怀奖”。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她竭尽所能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这是一位比天使更美丽的女人啊!这种大爱特别令人感动,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小区里,也有一位美丽的天使。她头发已经斑白,身体也不再挺拔,但她精神矍铄,活跃在小区,活跃在大家的心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她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给居民分发防疫物资,在门口查验苏康码及行程码;平时,她会带上工具,主动捡拾乱丢的废纸等垃圾;垃圾分类站旁边,有她给大家讲解的身影。这位老奶奶,就是我们小区里“爱的使者”!
如果我们也能像她们一样,有一颗充满爱饱含爱的心,就会成为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小学生,干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在学校在社区在社会的公共场所,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这也是表达爱的方法。如坐公交车时为老人、有困难的人让座 ,在学校关心爱护同学,在医院保持安静等,都是表达爱的行为。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让我们把点点滴滴的爱都积聚起来,传递开去,让所有有困难的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精彩!
因为爱,所以爱!
(指导老师:龚月梅)
善存指尖,青灯不灭
—— 《慈善读本》读后感
□ 常熟市锦荷中学 初一(9)班 唐颂怡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站在新时代的浪头说“慈善”,大家好像觉得这个词离现代生活很遥远。但如果在某一天你真正把慈善视同陌路时,不妨再去看一眼希望工程的标志照片的主角——苏明娟。
“希望工程”是以帮扶困难地区失学儿童为目的的公益项目。一提到希望工程的标志,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一张名为“我要读书”的大眼睛女孩的照片。图片中的女孩留着齐耳短发,坐在教室中,手上拿着铅笔,有着一双令人令人动容的眼睛。她就用这样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前方,眼里对知识的渴望仿佛马上要溢出来。
这张图片的主角就是苏明娟,在1991年拍摄完这张照片后的第20年,她以共青团安徽省委兼职副书记的身份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或许你很难相信,一个出生于山村困难家庭的女孩取得的成就,但这却恰恰也体现出了慈善的力量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在《慈善读本》之中,我看到了大量诸如此类的人物事迹和故事。这些平日大家熟视无睹的事,聚集在一起却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也许你出生于一个经济状况不错的家庭,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但另一个和你同龄的孩子,却可能为了一口饭奔波数日;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遭受自然危害,但在世界的另一端,那里的人们可能连安稳的生活都是奢望。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需要“慈善”的人,稀缺的正是会奉献“慈善”的人!
当同学有困难需要你力所能及的帮助时,你会帮助他吗?当擦肩而过的人口袋里的物品掉落时,你会提醒他吗?当看见路边有老人和小孩不小心摔倒时,你会走去扶起他们吗?或许一些“大慈善”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还很难做到,但是,做“小慈善”的机会却比比皆是:在校园中意外捡到钱时,拾金不昧交到教务处以还给失主;在家中发现以前购买的衣服、书籍和玩具等,穿不下时用不到时,放到小区设置的闲置旧物品回收桶内,让相关单位处理好后捐献给困难地区;在空闲时间里,多参加一些公益宣传类活动,让更多人有慈善意识等等,一些有心就能做到的事情不都是慈善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诚然,人生在世难逃一死,有的人慈善终生,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而有的人庸碌一生,蝇营狗苟,如蝼蚁般渺小,人生只有一次,为何不用尽全力将这一生过得精彩呢?
(指导老师:王家佳)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