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慈善,千年历城的温暖底色
2023-10-19 08:19:4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张 军)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时代慈善事业要在第三次分配、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聚木成林 历城慈善近悦远来

  历城位于山东省会济南的东部,南倚泰山,北临黄河,辖区面积49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13万,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也是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历城历史悠久,自西汉景帝4年(公元前153年)建历城县,沿革至1987年撤县设区,至今有2100多年历史,素有“齐鲁首邑”之称。辖区内有百年洪楼、百年山大,有“齐烟九点”之首的华山孤峰独秀……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的名作《鹊华秋色图》,就是描绘历城风貌的传世之作。历城名人贤士灿若星河,以辛弃疾、鲍叔牙、闵子骞、秦琼等为代表的历史人物影响深远。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历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入选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上榜赛迪顾问“全国百强区”(位列第74位)。

  历城慈善总会是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AAAAA级慈善组织,全国首批“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示范区。在历城,济困扶危、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早已深入人心、世代相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历城乡绅吴树梅、张英麟、毛承霖、严翰臣等人捐资,在省城设立慈善机构“历城普益公会”,后相继改称历城慈善公会、济南私立慈善事业公所。

  今年以来,在中华慈善总会和山东省、济南市慈善总会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历城慈善总会锚定区委、区政府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目标任务,以“弘扬慈善文化、汇集慈善力量,让慈善之光温暖四方”为使命,以“建设居者乐、近者悦、远者慕的幸福家园”为主线,以“最究竟的慈善莫过于拯救心灵”为理念,以“以文化人、以爱育人、以善成人、以德达人”为愿景,不断探索历城慈善工作的新路径、新模式。

  为优化慈善资源配置,加强慈善组织专业协作,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历城慈善总会联合山东大学、历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等共同成立“历城区乡贤与名士文化促进会”“历城区中华美德与慈善文化研究会”“历城区中华美德与慈善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形成了“三会一中心”的架构,旨在汇聚省内知名高校的专业师资力量,针对慈善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促进观念转型、方法创新、成果转化,为历城慈善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推力和文化助力。

  在完善“三会一中心”架构的基础上,历城慈善总会对区直部门、街道慈善组织进行更名升级,将慈善分会升级为工作委员会,在各类协会、系统建立慈善专业委员会(现有56个慈善工作委员会、19个专业委员会),着力构建“区慈善总会+街道、部门慈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简称“1+N”)模式,充分发挥总会作为全区联合性、枢纽型慈善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核心优势,汇集慈善力量,加大募捐力度,资助更多困难群众。通过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汇聚社会共识,促进慈善资金、慈善人才、慈善信息、慈善技术等要素的对接和利用。跨界整合资源,促进区直部门、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密切互动、通力合作,实现不同部门、领域内慈善力量互补共赢。

  历城慈善总会将创建“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示范区作为主要抓手,成立了历城区“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推进、责任落实,统筹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今年,历城区实施“幸福家园”项目97个,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关注“一老一小”,惠及更多群众。荷花路街道朱家庄村围绕“幸福家园”工程建设,以“活力朱家庄,幸福再起航”为主题,成立小青荷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理论宣讲、关爱儿童、扶弱帮困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培育“四角”志愿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义务理发、缝纫、义诊等服务;打造“翰墨轩”书法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助力解决农村儿童课外培训难、学费贵的难题;修建文化长廊,大大倡树孝善文明,弘扬家风村风……慈善的力量在加强基层治理和促进乡村振兴中得到有力彰显。

  2023年,历城慈善总会制定《济南历城慈善总会五年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和《济南历城慈善总会2023年度工作重点》,并由区委、区政府转发。其中,确定了“11571”工作思路:第一个“1”是围绕“慈善文化建设年”开展一系列活动;第二个“1”是举办历城首届慈善文化艺术节;“5”是开展五项工作,分别为大力推广慈善文化传播、积极搭建网络募捐平台、不断加强慈善队伍建设、着力搭建受助群体数据平台、探索创新“慈善+基金”发展模式;“7”是以“7个慈善”为工作重点,分别是文化慈善、数字慈善、开放慈善、活力慈善、阳光慈善、人人慈善、幸福慈善;最后的“1”是锚定一个目标,创建全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示范区。

  9月27日,历城慈善总会以“鹊华育忠孝,家国共吉祥”为主题,在美丽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成功举办首届“慈善文化艺术节”公益文艺晚会,相关部门领导、慈善组织代表及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代表、辖区群众、志愿者等5000余人共同参与晚会,现场爱心企业认捐490万元,并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氛围。中华慈善总会专门致贺信,对历城慈善总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募捐等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同样作为这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慈善书画摄影展、“寻找身边的百善故事”征文故事会等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每一项活动都传递着润物无声的爱和善,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与时俱进 历城慈善创新发展模式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慈善文化”模式、积极搭建网络募捐平台、探索创新“慈善+基金”发展模式……随着新时代到来、新技术发展,历城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创新也为历城慈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慈善和文化的新融合。深入学习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乐善好施”的公益慈善思想,以“中华美德与慈善文化研究会”为依托,将正在推进的公益慈善事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与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结合起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成为历城慈善的新名片。

  一是编印有关研究报告,全面总结历城公益慈善发展经验,深入研究历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形势、新局面,引导历城慈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从实践创新上下功夫,以“历城区乡贤与名士文化促进会”为依托,借助历城区乡贤与名士的影响力,推动慈善文化进村居、进企业、进家庭;定期举办历城区慈善文化学术研讨会,讲好历城慈善文化故事,树立公益慈善模范典型;联合公益慈善行业和学术界,大力开展公益慈善培训,促进行业实践与理论的对接;策划开展以“慈善文化年”“慈善文化节”等为代表的全民性、常态化慈善活动,提高全社会慈善活动参与率,推广慈善文化,激发慈善力量,营造慈善氛围。截至目前,举办各类慈善文化讲座论坛等450余场次,受众人数近50万人次。

  “互联网+慈善”的新探索。为构建现代慈善体系,形成“互联网+慈善”新模式,推动数字慈善高质量发展,历城慈善总会通过公众号加强宣传,搭建了数字化公益平台并制定《济南历城慈善总会网络公开募捐项目实施方案》;建设门户网站,实时更新总会信息和新闻资讯,并于4月24日开展网络募捐项目“每日一元捐”,把电子捐赠票据与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线上捐赠票据实时开具等功能,使捐赠票据开具便利化、实时化,以提高慈善组织透明度,增强慈善事业公信力。

  今年9月5日,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首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幸福家园专场活动,历城慈善总会积极响应、系统谋划,多次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动员会议,实时跟踪各街道开展进度予以针对性指导,广泛发动全区爱心人士参与,取得丰硕成果:全区共设立207个“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相关项目,以民生项目为落脚点,线上、线下共募得善款290余万元。互联网公益捐赠的广泛推广,让群众参与慈善更放心、更便捷,进一步释放了历城慈善事业潜力。另外,历城慈善总会的抖音、视频号、快手号等的官方账号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慈善+基金”的新模式。一是丰富冠名基金、专项基金形式,设立更多更精准、更高效、更温暖、更智慧的爱心救助基金,推动网络募捐增量扩面。二是充分发挥基金在整合慈善资源、拓宽慈善渠道、提升扶弱济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巩固企业冠名基金、定向捐赠等传统募捐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慈善信托、“互联网+慈善”等新型捐赠载体模式。三是探索设立慈善信托基金,聚焦扶弱济困、助医助学、助老助残、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领域,打造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共设立基金30余只。

凝心聚力 人人慈善让历城更温暖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2023年,济南历城慈善总会成功入选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全国联动首批示范区,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推进历城慈善工作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城慈善总会将以创建全国“幸福家园”工程示范区为目标,力争到2027年,把总会建设成为内部治理显著优化、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慈善历城模式得以彰显、资金人才资源充沛、角色功能优势分明、与历城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慈善事业平台枢纽服务组织。

  首先,要全面汇集慈善力量。充分发挥桥梁和枢纽作用,加强与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的慈善资源对接,加大与高校和知名慈善公益培训研究机构合作,优化人才培训计划,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专业化慈善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平台,组织沙龙,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不定期组织慈善工作人员、工作委员会成员、专业委员会成员进行学习交流;组织年度慈善主题发展论坛或研讨会,邀请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共同探讨慈善事业发展问题与解决建议;组织赴外地参观学习,促进区内外社会各界慈善力量之间沟通交流、经验共享。

  其次,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积极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志愿服务体系,联动社会慈善力量,培育发展更多群体参与志愿活动,实现志愿者总数达20万人次,把相关的志愿者团队整合到一起,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设计优质的公益项目,联动区直、街道、商会、高校、企业等开展慈善活动;鼓励亲子方式参与慈善,通过未成年人的参与带动家庭成员参与,引领家庭慈善之风;发动企业助力慈善,对接相对困难地区,开展企业捐赠帮扶,落实捐赠税收减免政策,完善荣誉管理等激励措施,持续激发社会积极向善的能量

  再次,加强慈善总会自身建设。完善慈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慈善信息公开制度,简化慈善资金追溯流程,保障信息渠道畅通,提高慈善资金的匹配效率。坚持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合规,定期公布救助成果,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管、回访,广泛接受政府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切,坚守清廉慈善美德,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

  最后,大力营造慈善光荣、行善者受尊敬的社会氛围。让慈善走进家庭、走进企业、走进广大人民群众,使公益慈善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光荣事业,真正形成“人人有善念、个个做善事”的社会慈善环境;通过高效率、专业化地帮扶,不断激发社会公众利他、博爱、提升自我价值、担当社会责任的志愿精神,将公益慈善理念内化为社会公民的生活习惯及个人修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最终实现“慈善为个人所需而非他人所需”的“幸福慈善”美好愿景。

未来已来 历城慈善砥砺前行

  这一串数字温暖一方群众,是历城慈善奋进的力量。

  1.募捐指标。历城慈善总会预计2023年募集善款3000万元,2024年募集善款3500万元,2025年募集善款4000万元,2026年募集善款4500万元,2027年募集善款5000万元,累计实现2亿元,互联网募捐占比50%以上。

  2.区域内村社慈善活动参与度。到2027年区域内村社慈善活动参与度不低于70%,区域内村社居民慈善活动参与度不低于70%。

  3.参与区慈善总会活动的社会组织数量。2023年达到100个,2024年达到150个,2025年达到200个,2026年达到250个,2027年达到300个。

  4.机关、事业单位参与区慈善总会活动的比例。到2027年参与区慈善总会活动的机关、事业单位比例达到100%。

  5.实施慈善项目数量。2023年至2027年每年实施各类慈善项目80个,到2027年累计实施各类慈善项目400个。

  6.志愿者参与慈善活动的人次。2023年至2027年每年参与慈善活动的志愿者10万人次,到2027年五年累计参与慈善活动的志愿者达到50万人次。

  7.参与网络募捐的人次。2023年达到30万人次,2024年达到50万人次,2025年达到70万人次,2026年达到90万人次,2027年达到110万人次,五年累计参与网络募捐的人次达到350万。

  8.举办慈善公益讲座的场次。举办慈善公益讲座,2023年100场次,2024年200场次,2025年300场次,2026年400场次,2027年500场次,五年累计举办1500场次。

  9.创建“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项目数。每年发起项目80个,2027年实现区域内村社全覆盖。

  慈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尺度,是一座城市情怀的体现,更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扎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包括慈善在内的精神文化引领,需要正能量的滋养。历城,这座千年古城,也正因为自古至今无数人对慈善事业的努力,对人间大爱的坚持,让温暖成为千年历城最感人的底色。

  (作者系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