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301个慈善项目携手共建“羊城幸福家园”
2022-11-16 09:49:5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     有人义演、有人劝募,有人义卖。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在商场、广场、写字楼以及社区居民家门口,首届“羊城幸福家园”行动开启,一场场慈善公益活动在广州掀起热潮。

  今年9月,首届“羊城幸福家园”行动暨第八届广州市福彩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启动角逐。据了解,“幸福家园”工程是由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慈善总会共同发起实施的一个具有平台性质的“互联网+公益”网络慈善工程,为全国所有行政村和社区设立可以独立筹款的村社互助基金,有助于社区链接社会资源筹款等,将成为社区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重要支撑。

  结合本土实际,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广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等机构,计划总投入562万元,在今年发动市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发起首届“羊城幸福家园”行动,征集一系列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社区慈善以及其他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优质项目,希望依托互联网平台汇聚善的力量,让“人人慈善为人人”成为这座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

  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届“羊城幸福家园”行动分别设置社区慈善基金、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善美乡村项目、广州市慈善会合作伙伴项目及广州市慈善会自有项目5大赛道,最终征集了56个慈善项目以及245个社区慈善基金参与,并设立“2022年羊城幸福家园”筹款专题页面,希望以“99公益日”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的劝募,为每一个优质项目筹集更多爱心。截至9月底,已募得750多万元善款,多达14万人参与爱心捐赠,或助力创建残健共融的无障碍环境,或为社区困境街坊献爱心,还有的帮助乡村儿童收获一节阅读课,每个人都通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起建设幸福家园。

凝心聚力,守望乡村

绘就善美乡村蓝图

  本次“羊城幸福家园”行动专设善美乡村项目赛道。9月3日,善美乡村资助计划正式启动,16个项目上线“广益联募”平台微项目板块进行筹款,共计筹款配捐额超13万元。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广州市慈善会设立了“善美乡村”慈善项目,并上线广益联募平台进行筹款,项目筹得的款项定向用于广州市对口帮扶地区,助力广州市驻镇帮镇扶村、东西部协作、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和广州市涉农区乡村振兴工作。2021年,市慈善会划拨定向乡村振兴资金1.1亿元,累计帮扶广东省广州市、清远市、梅州市及贵州省等地410个乡村,受益者超70万人次。

  2022年,广州市慈善会出资195万元,联合广州市派驻清远、梅州、湛江市驻镇帮镇扶村指挥部共同发起“2022善美乡村项目资助计划”,面向广州对口帮扶地区征集优质乡村振兴类项目进行筹款并予以资助。本次项目征集聚焦在民生改善和乡村建设两个板块,共收到3个指挥部推荐和各村自主申报的项目共计26个,经过项目初筛和专家评审会后,最终有16个项目正式入选本轮筹款资助活动。据了解,本次筹款资助项目以贴近村民生活,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微小型项目为主,项目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之间。

  吴川市覃巴镇新村小学教学楼始建于1992年,至今已有30年历史,现有6个班级,共有师生近百人,新村小学建设时,教学楼窗户采用铁皮设计。“因为建校时间长,原有的铁皮窗户部分已经生锈,还存在不透光、不通风等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学习,也不稳固。”新村小学的刘校长介绍说:“这是我来这里任校长的第三年,这个问题我们想努力替学生们解决掉。”每天早晨,学生们在红旗下排列整齐的做操,课间或者体育课的时候,学校旁边的一大片草地能让孩子们自由的奔跑做游戏,如果换掉铁皮窗户,整个环境也会焕然一新,校园更加生机勃勃。

源于社区,服务社区

街坊邻里守望相助

  一个慈善项目的落地,需要从劝募开始。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州,不少市民只需在家门口就能分享爱心,助力慈善项目,参与“羊城幸福家园”行动。

  在广州市荔湾区中南街旧社区卫生医院空地上,公益宣传、义卖+互动、“一块做好事·跳蚤公益市场”“爱心传递·打卡4个摊位”等活动引来了不少居民的围观,这是广州市慈善会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在辖内开展的公益慈善集市活动,通过该活动居民可以了解社区慈善金、挑选慈善义卖物品、交换闲置物品、打卡拍照慈善标语……更有青少年志愿者向周边居民、商铺进行慈善项目宣传、劝募,为社区慈善注入活力。


图为爱心义卖现场

本组图片由广州市慈善会提供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的盐运西、粤海仰忠汇以及惠福东路幼儿园门前,有慈善义卖、手工体验、游戏挑战和服务宣传等各式各样的慈善摊位,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参与。一位志愿者介绍道,义卖分为5元区、10元区、20元区不等,涵盖了布娃娃、创意饰品、生活用品等义卖品,其中还有志愿者亲手制作的倒流香和木制品摆件,为广州市慈善会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注入善款。“在我们看来,社区慈善基金其实是一个社区平台载体,它可以广泛动员辖区商会、企业商铺、慈善组织、志愿团体和社区居民等多方在家门口参与捐赠及社区公益服务,帮扶社区困难群众,形成‘源于社区,服务社区’的公益氛围,而今年所有善款也将用于社区‘一老一少’的针对性服务。”该基金秘书长孙晓寒分享道,在北京街,很多参与捐款的其实都是街坊邻里。而同样长期参与社区慈善,摆摊义卖的周永强分享道:“大家都见证着一笔笔善款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建扶手,圆心愿,一系列支持看得见摸得着,大家一起参与才能带来改变。”

线下劝募,抱团筹资

“善”的故事本土生根

  “在广州,市民不只是可以在社区献爱心。”“羊城幸福家园”行动相关负责人分享道,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广州市慈善会合作伙伴项目也都参与了“羊城幸福家园”行动,为了募集善款,推动项目落地,不少慈善组织更是携起手来,一同搭建线下公益市集,同类公益项目齐聚一堂,一同向路过市民介绍不同困难群众需要的支持,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公益慈善,并参与其中。

  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华广场,为期4天的第九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未成年人保护类项目参与线下“99公益日”首次联合募捐活动,在两位来自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的特殊孩子手语演唱中拉开序幕。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广州市天河区天青社会服务中心、广州市黄埔区心灵家园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区绿日同学公益服务促进会、广州市心连心地贫服务中心、广州市家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心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纷纷摆摊义卖,聚焦青少年领域。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李晓辉介绍,之所以资源共享,开放合作,也是希望倡导市民群众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线下的倡导和宣传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儿童群体,了解到身边也有需要帮助的孩子。这需要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发声,“我们希望借由这个公共空间,让大家看到各个公益慈善组织所做的努力,并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支持。”李晓辉说。

  而广州市天河区CBD,十多家来自广州各个公益领域的公益机构则在IFC国金天地、ICC环贸天地以及VT101维多利广场三大会场开展公益体验、展览、义卖、义演、义教等互动活动,以“对话、成长、希望”为主题,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广州各大公益机构,与他们面对面对话交流,并一起见证、陪伴广州公益机构的成长,为公益机构向往的愿景注入希望。

  在广州珠江新城的ICC环贸天地二楼,广州“毕业后”公益团队在这里设置了“拥抱善城广州·益起向善追星”、乡村儿童守护盲盒大作战、手写告白信、乡村儿童公益创造展、毕业后图书漂流站等互动环节,一张张公益海报将人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的乡村。原来,这是由一群曾在农村留守过的青年本着“帮助儿时自己”的初心于大学时期创办的公益组织,已为国内1800所农村小学的50万名孩子提供关爱服务,其中包括打造支持乡村儿童阅读的“毕业后公益图书馆”项目和关爱乡村儿童成长的“守护花蕾计划”等。在毕业后图书漂流站,他们邀请爱心人士现场分享一本书和一张阅读推荐卡,然后带走其他人分享的一本书和一张阅读推荐卡,在图书漂流中感受阅读的魅力。与此同时,他们也邀请不少爱心人士给乡村孩子手写一封信,然后带走一封乡村孩子的手写信,以此产生美好的连接,让更多人参与成为乡村孩子的“公益守护官”。

  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大会场都位于广州天河CBD,在地图上刚好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广大市民到任意一个会场,都可以领取到温暖广州的公益金三角地图以及公益体验指南,按照地图以及公益体验指南的指引,到各个会场进行打卡互动,大家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用自己的能力去创建一个充满温馨的慈善之城。 (王梦华)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