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一群“守山人”的公益情怀
2022-11-07 09:48:0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张迎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这一谋划的大背景下,有一群“守山人”常年的坚守,他们坚持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使命,使得我国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美丽中国画卷正逐渐铺展开来。

只为守着这一片绿

  “95后”青年陈原玉是一位秦岭“守山人”。作为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她刚来到陕西佛坪的山林里就被这里深深吸引了。“走在山林里面,心里有种很安静的感觉,不会很浮躁。”

  身为护林员,陈原玉的工作主要围绕日常巡护展开,包括记录动物痕迹、更换红外相机储存卡、整理站务等。巡护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有时需要长时间徒步到人迹罕至的地区进行调查,可她却乐在其中。

  相比“护林员”,陈原玉更喜欢称自己为“守山人”。对她来说,守着秦岭这一片绿,就是在为人类守护一座宝库。

  “秦岭就是一座宝库。简单来说,在沿途随便捡起的一株野草可能就是用来活血化瘀的草药,都有一定价值。”陈原玉表示,“保护秦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是靠着山去吃的,靠着水去活的。我很骄傲地说,自己是守山人。”

  相比 “95后”的新人陈原玉,在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守山人张来仔,已经守山30多年了。

  1987年4月,张来仔被调入广东省龙眼洞林场,从此他长年坚守在护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第一线。30多年来,他每日巡山约15公里,绕着独自守护的4000多亩林区,走出了绕赤道近4圈的路,在他看护下林场没发生过一起火灾或偷盗案。张来仔先后荣获广州好人、全国优秀护林员、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等称号。

  “坚持行走的力量,保持‘山人’的精神。”张来仔把这句话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写在了随身携带的砍刀刀把上。

  张来仔写下许多许多诗句,记录下心灵的回响。“有时候来徒步的市民也会主动跟我讲在林区发现的情况,哪里见到蛇,哪里有棵树倒了,他们都快成义务护林员了,我很开心,觉得受的累吃的苦,都值了。”张来仔说。

用行动守护家园

  在祖国大地,还有众多像陈原玉、张来仔一样的“守山人”,他们积极投身生态保护事业,努力奋斗,尽忠职守,保护着自己的家园。

  提起甘肃省天祝县安远镇柳树沟村的护林,人们首先想到朱生玉。2017年,朱生玉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负责守护小柳树沟900多亩林地。3年来,他跑遍了林区,对林区的地形地貌、资源状况了然于胸,被村民们誉为林区的“活地图”。在防火安全期,他挨家挨户宣传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和林草政策法规,并自发到林区写标语、立警示牌。在他的带动下,村民防火意识和生态意识明显增强。他所管护的责任区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及乱砍滥伐现象。

  46岁的翁建魁是桐木村一名茶农,也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星村大队桐木中队的一员,今年已经是他成为生态管护员的第7年。近几年来,村民们的态度发生改变,不少茶农加入护林员队伍,参与整治茶山的巡护工作。

  另据了解,自去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第一部关于护林员的规范性文件《乡村护林(草)员管理办法》。如今,我国各类生态护林员已超200万人。他们扎根深山密林,守护绿水青山,推动我国实现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有效管护。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代接一代的“守山人”用行动守护家园,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文章”,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秀美画卷。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