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 通讯员 康传广)江苏省政府日前召开“江苏慈善奖”表彰大会,隆重表彰第六届“江苏慈善奖”获奖单位和人员。其中,海安市慈善总会荣获“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称号,鸿雁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刘宏燕荣获“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
据了解,海安市是江苏南通市的一个县级市,能够获得如此殊荣,是该市24年来历届慈善总会领导们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海安市慈善总会组建以来,着力开展慈善宣传、资金募捐、项目扶持等,每项工作都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实践中求创新,惠及了当地百姓。
2013年,海安市人大常委会讨论研究,确定5月12日为海安慈善日。多年来,海安市重点发挥“5·12海安慈善日”平台效应,抓好机关事业人员“一日捐”活动。“5·12海安慈善日”活动期间,村居民与机关事业单位同步动员部署,同步募集善款。市委农办将村居慈善日活动纳入文明区镇考核内容,滨海新区等区镇将村居慈善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到2021年年底,已在全市233个行政村居建起了慈善工作站,共募善款1674.4万元。
海安市慈善总会积极稳妥推进品牌救助项目。今年大中小学校开学前夕,市慈善总会在七战七捷纪念馆举行了2022年度“情暖学子”救助金发放仪式。此次救助对象为该市263名困境研究生、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善款总额86.9万元,为寒门学子托起人生的梦想。此外,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一个幸福快乐的节日,总会推出“千户阳光”项目;对遭遇天灾人祸,遇到特殊困难的家庭,市慈善总会推出“月月浓情”项目给予及时救助;联手教育部门实施“园丁慰藉”项目;协同民政局实施“情系低保”项目;会同市妇联实施“贫困母亲”“关爱监护缺失儿童”项目;联手市计生协会、红十字会实施“生育关怀”“博爱送万家”项目;会同老区促进会实施“老区扶贫项目”;协同机关党工委、癌友协会、团市委、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体协等单位,实施“慈善关爱”“爱心包裹”“癌友之家”“关爱精神病患者”“关爱血友病患者”“美丽夕阳”等项目;实施慈善义工项目,支持义工联、福缘大队、惠心社等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助老、助医等公益服务,配合江苏省、南通市总会实施儿童大病救助和“情暖江海”项目。这些都已成为江苏省、南通市慈善总会品牌项目。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慈善之城”动员大会,并出台了《关于海安市建设“慈善之城”的实施意见》。海安是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又是首批全国5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之一。海安提出,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实现年度善款捐赠额占全市GDP不低于0.05%;市慈善基金会善款总额不少于2亿元,慈善分会不少于400万元,村居慈善工作站不少于60万元;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例不低于35%。
“海安有基础有条件在推进共同富裕上率先作为、走在前列。”海安市慈善总会会长孙进基说,在创建“慈善之城”中,海安进一步创新募捐机制,开辟多种募捐渠道,进一步拓宽慈善基金来源,增加资金总量。为此,海安市将继续组织好“慈善一日捐”活动,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技术、股权、有价证券等新型捐赠方式,积极探索冠名基金、慈善信托、互联网公益等现代慈善模式,推动信息技术更多地应用于慈善募捐,让指尖慈善成为人人可为的时尚潮流。同时,将目光投向域外能人与贤人,鼓励他们不忘家乡、不忘故土,支持家乡慈善事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学校、企业设立慈善分会,推动慈善跨界合作发展;加强慈善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海安中专联系,探索专业技术学校送技术、送培训的慈善捐赠模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