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颖文)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商慈善发展大计。8月6日,合肥市慈善总会第四次会员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大会选举市政协原副主席张炜为会长,市民政局局长徐生彬为常务副会长。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表示要传承上届理事会的好作风、好经验,倍加珍视这份信任和责任,团结一心,担当尽责,让慈善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精彩绽放。
张炜曾在民政、房管局系统等多个部门当过“一把手”,又在市政协领导岗位工作多年,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有着特别深的情怀。为更好发挥慈善在社会中的作用,张炜走访调研了十多家大企业,走访了许多服务对象和慈善工作者。作为合肥慈善总会第四届会长,张炜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作为省会城市,不仅经济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慈善事业也应是领跑者。
新一届理事会坚定信心,认为慈善工作者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坚持以“党建引领慈善事业发展”工作总基调,加强与各类慈善组织的联系,带动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使党建牵引慈善业务融合发展,互促共进。
大家认为:进入新时代,慈善事业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和外延。在慈善资源募集上,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慈善资源,用足、用活、用好慈善优惠政策,激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在慈善救助项目上,坚持立足实际,既要符合实情尽力而为、多办善事;又要量力而行、持之以恒,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项目,提高救助水平。在慈善资金监管上,加强落实慈善公益资金使用情况的公示制度,向社会公示慈善公益资金的使用情况,维护捐赠人、广大会员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在慈善队伍建设上,加强慈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教育,提高慈善人员队伍专业技能,大力发展慈善活动志愿者队伍。
大家感到:创新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活力源,要坚持由“生存型慈善”向“发展型慈善”转变。要从主要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从主要解决收入贫困向解决多维贫困转变,从重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坚持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变。要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大力推进慈善事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搭建“慈善信息化平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等场景。坚持由“小众慈善”向“大众慈善”转变。要在激励机制上探索创新,发挥高收入群体和企业的作用,不断完善慈善捐赠的价值评估与相关配套机制。推进慈善工作体系化、标准化、精细化,细分慈善实体部门,进一步完善和激活慈善生态链,助推慈善事业发展。
大家觉得: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慈善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是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要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慈善内涵,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慈悲”“积善”“扶困”“济贫”“惠民”“好施”等慈善思想和智慧,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重担。要大力宣传慈善组织、慈善人物的先进事迹、慈善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感动人、激励人、带动人,大力倡导“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时时可慈善”的现代慈善意识。运用多种媒体方式,讲好慈善故事,营造慈善生态,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激发全社会“向善”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