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艾捷)今年,江苏省镇江市慈善工作按照“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主题,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将精准扶贫济困落到实处,治标治本并重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双促进,让慈善阳光照进群众的心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
全市慈善工作一盘棋。通过座谈会、现场会等方式,统一全系统思想,明确全市主要工作目标,步调一致共同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任务。如深入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与民政部门一起共同抓好街道(镇)慈善社工一体化建设运行、统一开展因疫情造成特别困难群众专项排查救助工作等。
全面实行项目化管理。凡是使用慈善资金的救助事项一律实行项目化管理,做到项目生成、建设、监管、效果评估全过程公开化,并做到分层分级确立项目,各司其责建设项目,统一标准考核评估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实效将党和政府的关怀落细落实。今年,镇江市慈善总会在反复评估筛选的基础上,安排救助资金2100余万元组织建设33个重点慈善项目和14个重点微慈善项目,惠及人员超3万人。
慈善救助触角向两头延伸。完善急难愁盼类的应急式救助方法。变单由当事人找上门要求救助为通过街道(镇)慈善服务中心、社区(村)慈善工作站,走下去主动服务、主动实施救助相结合。为了把精准慈善工作做细做实,今年全市组建了近2000人的慈善志愿者队伍,实行“六个一”管理。市级为总队,市区级为分队,街道(镇)为服务队,每个村(社区)志愿者不少于5人,把慈善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忧”。改革慈善帮扶方式,将慈善服务“关口前移”,努力实现“未贫先防”。今年市慈善总会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用三年时间,对全市低收入人群免费开展“消化系统、肺、肝和乳腺”四大方面癌病筛查,防患于未然,做到早检查、早介入、早治疗,堵住因疾病而致贫的漏洞,为弱者提供健康平台。
提高慈善队伍实战能力。因事配人,经市委同意,成立市慈善服务中心,加强慈善总会的工作力量。组织体系到村到组,除市、区两级成立慈善总会外,街道(镇)建立慈善分会,同时与民政一起,组建慈善社工站(中心),实行“三合五共”式一体化建设运行,村(社区)建立慈善社工室(站),组(居民小区)明确不少于1人的慈善社工员,更好发挥慈善志愿者的优势,真正成为群众身边最亲近的人。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