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 慈善之选
—— 成都市出台《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 张迎迎)近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重点围绕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规划,紧紧扣住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力弘扬“友善公益”的天府慈善文化,积极发挥慈善事业于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以慈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努力探索富于成都特色的公益慈善之路。
《规定》针对推进慈善城市建设,打造成都“友善之城·尚善之都”慈善城市名片的目标,提出了多项具有针对性措施。其中“激发慈善活力、‘五社’联动融合发展”等亮点内容颇为引人瞩目。
《规定》指出,要建立健全“五社”(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服务机制。坚持以居民服务需求为牵引、以社工站(室)为纽带,立足社区培育“五社”元素,依托社区工作者发现需求,支持社会组织开发设计项目,引进专业社工人才开展服务,支持广大志愿者协同服务,引导慈善力量补充资金资源,推动“五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服务。
在培育慈善品牌方面,《规定》以“五进”宣传引导关注慈善,即开展宣传普及活动,加强慈善文化宣传,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引导慈善融入市民绿色低碳生活,促进慈善嵌入文娱活动、体育赛事、旅游景点,以青年人为主体,引导广大市民参与慈善活动,持续传播“全民慈善、共享慈善、阳光慈善、永续慈善”的公益慈善理念,鼓励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慈善事业。
《规定》指出,鼓励推进社会协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慈善,在赈灾救孤、扶老助残、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慈善服务。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工站(室)、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服务机构等,推动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
《规定》指出要搭建智能平台,推进“互联网+慈善”快速发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公益成都”纳入“智慧蓉城”建设,打造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公益大数据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宣传引导、组织培育、项目推介、信息公开、需求指引等服务,实现慈善信息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不断创新“互联网+慈善”模式,探索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慈善事业高效、透明。
《规定》强调要建立突发事件响应机制,制定慈善工作应急预案,建立慈善力量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慈善款物募捐和捐赠协调机制。要引导慈善组织有序参与突发事件相关救助和服务,依法公开款物募集与使用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开展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规定》突出强调进一步优化慈善组织审批流程,积极培育发展慈善组织,鼓励发展新兴慈善组织,重点培育枢纽型、平台型慈善组织。加强慈善组织规范化建设,并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慈善组织,培养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资金劝募、专业服务等慈善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