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李玉国 刘新生 本报记者 王希文)2020年,是江苏省淮安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全球新冠肺炎暴发的大疫大考之年,淮安市慈善总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大爱淮安,情满江淮”的慈善精神,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广泛募集善款善物,积极实施慈善救助,很好地履行了政府社会保障的补充职能,为淮安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成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年募集款物6900.66万元(其中:募集善款2169.36万元,募集抗疫款物1535.61万元,接收捐赠药品价值3195.69万元),慈善救助支出6066.54万元(其中:项目支出1660.93万元,抗疫支出1278.07万元,支出救助药品价值3195.69万元),救助服务困难群众4万多人次。全市慈善组织共募集款物1.32亿元,支出善款1.04亿元,救助8.65万人次。
2020年,淮安市慈善组织团结拼搏,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再创淮安慈善事业新辉煌。市慈善总会及淮安区慈善会在江苏省第五届“江苏慈善奖”评选活动中被省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称号;“慈善淮安·精准济困”项目荣获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品牌项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蔡丽新批示:“特殊年份,发挥特殊作用。希望在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上,让慈善的光辉更加闪亮!”
多种形式并举,广泛募集善款。线上线下并举,精心组织99公益日慈善网络募捐活动。将99公益日网络募捐与慈善一日捐活动密切结合,采取“谁募谁用”的原则,通过建立“捐款+配捐”返还使用机制,把99公益日捐款及配捐资金全部返还给救助项目所在单位,从而调动募集善款的积极性。从6月份起就组织开展相关筹备工作,通过制定活动方案、项目策划、组织业务培训、召开推进会议,广泛动员全市各级慈善公益组织,共同编制“慈善一日捐”、“关爱困境儿童”、“大病救助”、“关爱老复员军人”等22个上线募款项目。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融媒体广泛宣传募款项目内容、配捐规则及其二维码,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线上捐款活动。全市99公益日慈善网络募捐共筹款218.87万元,是2019年筹款12.45 万元的18倍,超额完成了省慈善总会下达的200万元筹款任务。其中淮阴区慈善总会募集高达97.56万元,荣获省慈善总会“99公益日”活动“最佳组织奖”;清江浦区让爱起航服务中心和中国邮政集团淮安分公司的募捐额获得近50%配捐。精心组织“慈善扶贫一日捐”活动。市委书记蔡丽新、市长陈之常等市领导带头捐款,市机关和企业等单位广泛参与,共募集善款166.06万元。积极落实慈善认捐协议。兑现认捐善款443万元。继续推进定向捐赠和慈善冠名基金捐赠。全年定向捐赠和慈善冠名基金收入313万元。组织阳光慈善网等日常捐赠和艺术品拍卖捐赠10.34万元。淮安区慈善总会连续13年在元旦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今年再次募集2300余万元善款,创历史新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党工委主要领导的重视下,第一次在元旦当天举行“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700多万元。
推进精准济困,助力脱贫攻坚。持续推进“精准济困”品牌项目。针对极少数突发事变返贫的家庭,配套光彩慈善安居工程,淮安市慈善总会再次筹集资金273万元,对淮阴区三树镇、渔沟镇、淮安区苏嘴镇共26户特困户实施“三助”济困,目前建房工程已陆续竣工。实施“慈善淮安•精准济困”项目四年来,先后完成了对省重点扶贫片区特困户的“三助”(助建、助学、助医)组合帮扶,累计助建维修房屋196户,10982平方米,助学313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153.4万元,助力政府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基层群众的称赞。淮安市慈善总会实施“慈善淮安•精准济困”项目的经验做法在2020年4月省慈善总会召开的脱贫攻坚慈善项目调研座谈会上得到进一步推广。持续打造“慈善淮安”系列项目。“慈善淮安•计生润家”项目,持续提标救助,按照每户2600元的救助标准,为全市1260户困难失独家庭提供救助327.6万元。“阳光助医、助困”项目,逐年提高救助标准,共救助困难家庭大病患者138人,61.22万元。“关爱青少年•慈善进校园”项目投入100万元,救助大病患者中小学生50人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投入50万元,救助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360多人。根据特殊病种的需求,增加了“救助血友病”项目,配套中华慈善总会为血友病患者提供资助。持续配合省慈开展“慈善救助系列”项目。“护苗行动”(儿童大病救助)项目,救助困难大病患儿164人,救助支出87.08万元。“情暖江苏,爱在淮安”项目,134.1万元,救助低保建档立卡户大病患者1341人次。“帮特困助急难,慈善再救助”项目,投入43.5万元,救助困难市民65人。持续拓展“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为2739人次癌症患者发放格列卫、达希纳等8种药品 4027盒,价值3195.693万元。
资助公益项目,拓展慈善服务。经过项目发布、申报、审查和签约实施,全年资助38家社会公益组织40个公益项目,资助市文明办11个公益项目,共资助金额82万元。经过年末检查、考核,各公益项目规定的“六助”慈善服务活动全部如期开展,受益群众达15万人次,得到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普遍好评。会同市魔幻童年艺术团和盱眙县慈善总会,举办了由淮安区5个乡镇20多名特困家庭学生参加的第5期“有梦想,共成长”慈善助学夏令营活动,组织参观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游览洪泽湖大堤,开展了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励志教育。慈善公益项目的资助,有效缓解了公益项目的善款瓶颈,撬动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调动了慈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淮安区世纪爱心服务队副队长王贤忠、洪泽区水上百合党支部书记邓红荣获得省政府授予的“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
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慈善氛围。动员公益组织广泛宣传慈善文化。利用第五个“中华慈善日”有利契机,精心策划,联合多家公益组织举行广场演出和咨询服务等纪念活动。通过资助的40个公益项目开展300多场群众性活动现场,示范慈善行为,展示慈善成果。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宣传。资助50万元,会同淮安区慈善总会在淮安市关天培小学创建“全国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王国权会长在全省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上以《努力探索青少年慈善文化教育新途径》为题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关天培小学受到省慈善总会的表彰,并授予“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教育基地”。盱眙县慈善总会从2017年起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共投资21万余元,有250个班级10247名小学生受益。今年又会同县教体局再次开展“慈善书橱进校园赠书阅读活动”,推进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建立慈善文化宣传阵地。大量稿件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慈善公益网、今日头条等网站以及《慈善公益报》、《江苏慈善》、《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淮安慈善》等各级主流媒体刊发,实时报道了“精准济困”、资助公益、助学夏令营、书画拍卖会等慈善工作动态,营造了慈善氛围,宣传了慈善精神,弘扬了慈善文化,提升了淮安市“中国爱心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贡献了慈善力量。
依法依规行善,规范自身建设。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记使命,不断增强“慈心为本,善举为民”理念。通过每周秘书长办公会,每月会长办公会和年度理事会议,审议年度慈善工作总结、财务收支情况和新一年工作要点,总结部署慈善工作。坚持公开透明接收使用发放善款善物,严格执行法定救助费标准及办公管理费比例规定。委托南京益诚会计师事务所对淮安市慈善总会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在《淮安慈善》和市慈善总会网站公布审计结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020年初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市慈善总会牢记宗旨使命,闻讯而动,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特殊优势,迅速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截至12月31日,淮安市慈善总会募集抗疫专项善款1467.64万元,募集物资折款68.15万元。按照捐赠者意愿直接捐赠给湖北武汉12.58万元,拨付属地抗击疫情1209.92万元,拨付物资折款68.15万元,募集款物总量在苏北五市中名列前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作出较大贡献。去年2月1 日,省慈善总会领导向淮安市慈善总会发来信函:“看到今世缘捐赠仪式,感到淮安慈善总会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勇于担当,走在前列,为全市作出表率,值得全省慈善组织学习!”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