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慈善做到老百姓家门口
——浙江省桐乡市村级慈善组织培育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加强村级慈善组织的培育发展,是新形势下慈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强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浙江省桐乡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从实际出发,以开展“百村(社区)慈善帮扶基金工程”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创了把慈善做到老百姓家门口的新局面,践行了“人人可慈善”的公益理念,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慈善组织网络全覆盖,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村级慈善组织培育发展的好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桐乡市的农村经济大幅度提升,大多数农民生活水平长足提高,但无庸讳言,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仍需不断健全完善,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依然存在,同时,全社会参与慈善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引导。因此,如何进一步拓展慈善事业,建立起一个更加广泛、便捷的长效帮扶机制,成为桐乡市慈善总会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
2012年早春,省慈善总会总结推广了宁波市江北区建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的经验,这与桐乡市慈善总会的深层思考不谋而合,随即以此为契机一抓到底。实践证明,创建村级慈善工作站和慈善帮扶基金,不但有利于贴近民生、贴近实际,也有利于宣传慈善理念、普及慈善文化,更有利于增强基层组织合力、助推幸福和谐新农村建设。
新的工作目标确定后,桐乡市慈善总会深入基层,经过多方论证,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一是建立村(社区)慈善工作站,把它作为村(社区)慈善工作的平台,其性质为市、镇(街道)两级慈善组织及其工作职能的延伸,以“一个法人,三级管理”形式运行;二是同时创建村(社区)慈善帮扶基金,其来源主要依靠驻村企业集体、个人捐款,本村村民捐款及其他单位捐款等,募集的帮扶基金全部归村(社区)所有,使用不出村(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慈善村”争创活动;三是确定试点对象,决定以条件较好的崇福镇芝村村和条件一般的石门镇墅丰村率先试点,以取得经验,指导面上工作。2012年4月28日,崇福镇芝村村率先建立慈善工作站暨慈善帮扶基金,现场募集善款184万元,拉开了全市创建活动的序幕。
为使创建活动有序推进,桐乡市慈善总会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村(社区)慈善帮扶基金工作的实施意见》《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工作守则》《村(社区)慈善帮扶基金募集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创建活动规范运作和有序开展。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桐乡全市慈善工作站211个。其中,省级慈善村4个,嘉兴市级慈善村(社区)45个,桐乡市级慈善村(社区)44个;累计募集和增值慈善帮扶基金14108.72万元;累计发放救助、慰问金4307.58万元,受惠村民和社区居民共80000多人次。“实现城乡三级慈善工作全覆盖”,获评桐乡撤县设市20周年“十大影响力事件”之一。
桐乡市慈善总会负责人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慈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路走来,桐乡市的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在乡村实施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慈善村”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等新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桐乡市慈善总会将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为加快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csgyb2